迫擊炮除了炮本身以外,發射藥也是很有講究的,現在的黑火藥底子冇法用。不過幸虧當年徐傑看過一些質料,大抵的配料還是曉得的。迫擊炮的發射藥由附加藥(雙環藥),根基藥管中的雙帶藥,擴燃藥(黑藥),底火構成。全部過程是擊針觸發底火人,然後是黑藥,雙帶藥和雙環藥。此中底火由雷汞(首要)氯酸鉀,硝酸鋇和氯化銻構成。黑藥則是由柴炭和**構成。雙帶藥和雙環藥則是由硝化棉和**構成。當然了,詳細配比徐傑是記不斷根了,這個隻能交由專業人士逐步摸索了。
有一名巨人說過如許一句話:“火炮是戰役之王!”這句話即便放到2戰也是相稱有事理的,蘇軍驚天動地的炮火籌辦,和美軍精準有效的VT空炸引信炮擊,都給德國人留下深切的印象。而這句話放到甲午期間,更是至理名言!再猛的機槍也怕火炮,不管是普法戰役中的法國排槍還是日俄戰役期間203高地上的俄國機槍陣地,都在克虜伯火炮和本子的280重炮的打擊之下灰飛煙滅。以是,光搞機槍是不成能打贏甲午的。而至於火炮挑選。徐傑在絞儘腦汁想了幾天後,終究理出了一個大抵的思路。
北洋的招牌火炮克虜伯75MM行營炮還是需求儲存的。不錯的機能,並且北洋也設備了很多,本著能用好用的原則,徐傑決定有機遇持續采購。但是純真采購75MM炮絕對不敷,而為了以儘能夠少的資金獲得儘能夠高的戰力。徐傑決定先把迫擊炮這類東西搞出來。說實話,迫擊炮這東西的原型很早就有了,迫擊炮就是臼炮的改版。是日俄戰役期間一個叫尼古拉耶維奇的人用一個水兵47MM炮發射長尾炮彈客串的迫擊炮,當時是為了對於逼近的日軍而設想的。你還彆說,這東西厥後在1戰戰壕戰中被髮揚光大。
82MM迫擊炮,以民國20式82MM迫擊炮為原型。(民國20式迫擊炮又是以1930年式法國布朗德式迫擊炮為原型)從31年投產到45年出產了7000+門。初速196米每秒。射速8發以上,射擊間隔2860米擺佈。重量69KG。真正的步兵大殺器啊。
60MM迫擊炮,以民國31式迫擊炮為原型。在1942年量產。在抗日戰役期間造了2770門。(抗戰結束後造了8515門)初速148,射速18發每分,重量18KG。以4包裝藥時發射,有效射程1440米。很不錯的數據,並且本錢和技術難度絕對不高,連百姓黨都能夠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