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的50個細節_第10章 做個樣子給孩子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名流語錄]

孟母以“斷織”、“三遷”教誨出了一個巨大的思惟家;嶽母以“刺字”教誨出了一個“精忠報國”的豪傑;林則徐的父母以苦心執教影響出一個以禁菸而聞名的政治家;徐霞客的母親為兒子製作“遠遊冠”,鼓勵兒子“父母在,也遠遊”,終究成績了一個“奇書怪傑”的地理學家。另有天下聞名的科學家愛迪生、達爾文、居裡夫人等,也都遭到過父母表率的鼓勵。家長傑出的品德,是鼓勵後代成才的首要力量。正所謂:“撲滅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朱慶瀾先生說:“不管甚麼教誨,教誨人(即教誨者)要將本身做個模樣給孩子看,不能覺得隻憑一張嘴,隨便說個事理,孩子就會信的。”特彆是在家裡,“做父母的,一天到晚同後代在一起,一舉一動,後代都把你羈繫著。比如教後代不要抽菸,父親就不能抽菸,如果父親吸了煙,不但叫孩子狐疑”,還“今後不信賴父母的話”,“看不起父母”,“做出不平父母、不孝父母的事”。

馬卡連柯以為:“父母對本身的要求,父母對本身家庭的尊敬,父母對本身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恰是首要的和最根基的教誨體例。”

是以,他要求做父母的,“要製止後代不要做哪件事,本身先不要去做;要教後代做哪樣事,要本身先去做”。朱慶瀾先生把本身的以身作則看作是家庭教誨的“底子事理”、“底子體例”,並且斷言:“底子法一錯,甚麼教法都是無效的。”這話是很有事理的。

一再詰問,兒子才說出來:本來他剛纔出去碰到一名老太太去兒子家,也是拿了個承擔,兒子幫手拿著,攙著老太太上了車,老太太歡暢地直表揚兒子懂事、心眼好,兒子才歡暢的。

阿玲和兒子歡暢拜彆,兒子當時才8歲,他對說阿玲:媽媽,做功德真好,人家歡暢,我也歡暢。

孩子有冇有問過你為何要做某件事,或者當場指責你的行動不對?

第九章 做個模樣給孩子看

1與孩子共同相處的時候,要重視本身的行動。

那是個傍晚,阿玲去接兒子放學。夏季的夜幕降得很快,他們在路邊等車時瞥見一名大娘挎著個籃子,彷彿很沉。阿玲看她東張西望,就問她:大娘去那裡?大娘說的處所剛好是阿玲居住的小區,因而阿玲幫她提著籃子一起上了車。

最讓阿玲歡暢的還不是這個事情,而是因為這個事情引出的兒子的事情。不幾天後是個禮拜天,兒子本身出去玩,好久才返來,哼著小曲,滿臉的笑容,彷彿有甚麼歡暢事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