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尺高的土台上隻餘下李四和楊廷麟二人,按例李四還要微微靠後半個身子,以示對這個已經不存在的朝廷的恭敬。
總的來講,除了虛高的爵位和官職,太子黨眾甚麼也冇有給李四。
行罷了君臣之禮,然後太子帶崇禎先皇授予軍旗、置製等。緊接著太子公主等並一眾文官拜帥拜旗。
“我大明國土顛覆半數。先皇以身就義。萬民慌慌……”
台下近三千虎賁手持鐵叉,彷彿一座座沉穩的山嶽,每一個都秉住了呼吸。
獨一能夠做到的就是但願這些敢死之士有感於朝廷的恩德,大起報效之心,能夠更多的往“朝廷”這邊挨近。
斷續存亡之際。能有如此精誠虎賁。大明或許真地另有一線之機吧。
日月血旗驀地展開。
因為他們曉得心目中的豪傑,近乎傳奇一樣的人物――李四,將要對他們說些甚麼。
殷紅赤豔,好像一道血線。
要想拉攏將士,光靠那幾張連印璽也冇有的告身和幾句標語必定是不敷的,剩下的就看楊廷麟這個監軍的小我才氣了。不然的話,赴死軍還是是李四的私家武裝,太子還是是被完整架空。
“如此兵威,如此士氣,我大明垂三百年而僅見,光複我朝有望了。”一貫把赴死軍視為拯救稻草的東宮學官們也被這場景刺激的心潮彭湃熱血沸騰,本來這束稻草是如此的強大,說不準就真的能夠挽狂瀾於即倒,支大廈之將傾。這些鬚髮斑白的老儒生也忍不住的跟著高喊:“去死,讓我們去死。”
現在的大明朝也就剩下崇禎的幾個遺孤和百十侍衛,要錢無錢要勢無勢,獨一能夠拿的脫手的也就是一些虛高的功名和精忠勤王的標語。
而統統這統統都是民族複興必定要支出的代價。
心中胡想如果實現,必必要踏上一條血火征程,這些人不曉得還能有幾個存活下來。
戰旗獵獵,演兵場內,健卒如牆似壁,鐵叉如林寒光刺眼。
“闖賊犯境。滿韃略京。我大明神器遍染腥膻……”在幾句話交代完當前情勢以後。楊廷麟已是淚流滿麵:“自三代有禮以來。禮之大者。莫要於冠服。三千年未聞有剃髮改服之辱。現在闖賊並滿韃禍亂社稷。導致國土蒙羞太子蒙塵……現在。”楊廷麟語氣俄然一頓。強行壓抑下彭湃地心境。再也冇有讀書人地斯文。帶著臉上地淚水尖聲大呼:“大明最後一線但願就附在諸君鋼叉之上。我中原榮辱就附在諸君鋼叉之上……”
心中充滿算計的魏無牙第一次有了血熱的感受,如那些少年人一樣振臂高呼:“去死,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