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五第51章潛入德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1917年1月22日·青島膠州灣的濃霧像塊抗磁砂織成的幕布,將德軍抗磁炮台裹得嚴嚴實實。青島匠人陳阿塗扮成德軍炊事員,竹製飯盒裡裝著摻有井鹽的黑麥麪包——這是按照《齊民要術》「鹽引磁石」道理特製的「磁導釣餌」。當他走近炮台崗哨,三隻磁導犬俄然狂吠,卻在嗅到麪包香氣時原地轉圈——井鹽中的鈉離子滋擾了它們鼻腔裡的磁導感受器。

鐵錨堂老匠人穆爾察用算籌擺出《武經總要》的「指南魚」模型,籌身刻痕對應著備忘錄裡的技術參數。「每片魚鱗的角度,」他用算籌敲擊模型魚尾,「都藏著抗磁砂的配比暗碼。克虜伯覺得學會了形,卻冇摸到我們的魂。」

室內,《中德算理合作備忘錄》被藏在克虜伯炮管模型裡。陳阿塗摸出懷錶,表蓋內側的抗磁砂與檔案封皮的「克虜伯」徽記產生共振,顯形出前清官員的硃批:「以算理換膠濟鐵路,值哉。」王長貴強忍肝火,將檔案塞進竹製卷軸,軸頭刻著的「魯班」二字與他袖口的「工」字布貼共鳴,卷軸竟主動縮成一根算籌大小。

動靜通過山東煎餅攤販的推磨節拍傳遍天下:推磨三圈停一拍,代表「算理西來實為東傳」;敲盆五下轉兩圈,表示「前清賣國鐵證已出」。這讓日本領事在濟南吃到加了三倍蔥花的煎餅——那是匠人用來調侃的「味覺暗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