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三第39章哈密新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光緒十三年立冬,哈密戈壁邊沿的蒸汽發掘機群正翻起幽藍的抗磁砂礦脈。劉錦棠手持鍍銀望筒遠眺,鏡筒刻著「江南製造局製」字樣,袖口竹製算籌的竹節內側,西洋磷光質料隨日光流轉,顯影出靜態礦脈走勢圖。測繪官彙報英吉利礦師的勘察成果,他用算籌敲擊望筒邊沿,磷光塗層震驚顯形左宗棠親書的「韌」字——當年楚軍「無紋算理」的核心私語,已改進為振動顯影技術。遠處的蒸汽差分機站外罩雕花木殼,繪著《西域耕織圖》,他命令礦脈走向按《禹貢》標註,算具校準雖用洋器,底數卻必須以竹籌複覈。

大雪來臨金陵,李鴻章在算理總局轉動竹製量尺,英製刻度下的竹青層用鐳射刻著抗磁砂純度換算表。容閎遞來的哈密密報以打字機抄錄,落款「竹籌載道」的墨水中摻有抗磁微粒,在差分機磁場中顯形三維礦脈模型。他敲擊電報機鍵盤,莫爾斯碼與算歌節拍融會,遠處哈密算理分局的留聲機正播放《算理新西域曲》,維族門生用算籌敲擊出「沙海三丈,竹籌測量」的旋律,此中埋冇抗磁砂運輸線路的加密資訊。

從哈密至嘉峪關的「算理鐵路」已鋪軌完成,抗磁砂枕木主動校準軌道變形,西域年產量萬噸的抗磁砂通過蒸汽商船南下,支撐北院軍事研發。維漢匠人改進的「竹節暗碼」融會維語算歌與漢語口訣,鐵錨堂與英商的「絲綢算理公司」大要運貨,實則把持技術輸出。慈禧通過分校掌控西域人才,李鴻章整閤中西資本,劉錦棠以遺策自治邊陲,構成奧妙的權力三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