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三第2章重組鐵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王五徒弟當年在算學正心局,用顯微鏡把『正』字刻在竹節上,」漕幫老幺抬高聲音,「那字比蚊子腿還細,三百匠人跟著他磨了三個月刻刀。誰知監正把功績全攬了去,還說『正字』乃聖上禦賜紋樣。」小順摸向懷裡的竹籌,那是王五臨終前塞給他的,斷口處還留著刻刀崩裂的陳跡——當年王五恰是用這根竹籌刻下第一枚「正」字微雕,現在卻成了他被構陷的「罪證」。

九江口的拂曉中,沉毀的算具箱隨波逐流,西洋算籌與算理布纏繞在一起。小順望著東方既白,想起鐵錨堂的竹籌密卷裡,夾著王五當年未寄出的奏摺:「願算籌刻天下之算,而非一家之姓。」而現在,江麵上漂流的算珠燈,正帶著匠人未竟的心願,向拂曉深處漂去。

喜好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小順望著江麵上的淮軍炮船,想起鐵錨堂牆上刻的字:「無紋者,非無記也,乃匠人本心之紋。」漕幫兄弟曾問他,為何不相沿「正字」對抗清廷?他摸著算籌上的「鐵錨」火漆印答:「當『正字』被刻成皇權標記,就不再是匠人手中的尺。」現在江風捲起算理布角,暗紅色「火德」與鐵錨堂的「鐵」字暗紋交疊,好似兩把刀,一把砍向刻滿「正字」的銅牌,一把護著匠民氣裡未被順服的算理。

黃浦江麵的算珠燈逆流而下時,小順站在船頭哼起算歌:「竹為骨,火為魂,算理不亡人不焚」。遠處淮軍差分機吐出亂碼,李鴻章攥緊懷錶,表蓋內的「忍」字微雕與算歌節拍莫名合拍。他俄然明白,鐵錨堂的無紋算籌為何比「正字」更得民氣——當算籌擺脫了皇權的刻刀,才氣真正測量出六合的重量。

遠處淮軍蒸汽炮船鳴笛而過,英國工程師在船麵調試差分機。李鴻章站在船舷摩挲懷錶,表蓋內嵌的半支竹籌泛著幽藍熒光——那是蘇南疆場拾得的故交舊物,竹節處模糊可見未磨平的「忍」字微雕。四年前,算學正心局借「正字令」洗濯異己,三百匠人被指「刻紋不恭」,算籌被熔鑄為「正字銅牌」,唯有小順帶著殘部逃入漕幫。現在黃浦江麵穿越的漕船,每艘船頭都藏著鐵錨堂的「鐵」字暗記,與當年被禁的「正」字微雕遙相照應。

安慶大營的燭光下,曾國藩將西洋算籌折成兩段,竹屑飛濺處暴露內芯磁針。趙烈文細看雲雷紋刻痕,俄然想起四年前「正字令」血案:「當年王五的『正字』微雕,能在一粒米上刻三個字,算學正心局卻用它來測量匠人忠奸。」曾國藩盯著斷籌,想起胡林翼臨終前說的「算理本無貴賤,民氣自有凹凸」,不由得長歎——鐵錨堂之以是能在上海紮根,正因天下匠人都記得,算籌該用來測量六合,不是皇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