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三第15章忠王之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喜好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同治七年冬至,姑蘇城牆上的「火德旗」被湘軍炮火轟得粉碎。忠王李秀成握著東王算籌,籌身「星火」刻痕已被血漬滲入,與三年前乾王就義時的算籌裂紋完整重合。城下湘軍的差分機轟鳴著拆解算理布私語,每道齒輪轉動聲都像在啃食他的心臟。「忠王,鐵錨堂的船已在護城河候著!」算學吏拽著他往城下跑,懷裡的算理布殘片簌簌掉落,每片布角都繡著「火德」標記的殘跡——這些碎片是鐵錨堂用特彆植物膠牢固的私語載體,雖經烽火仍儲存著部分結節紋路。

長江口的漁船上,老梢公望著東方既白。他明天從護城河道域撈起的算籌殘片,現在正與船頭的銅籌碰撞,籌身刻痕刮下的銅粉落在織錦碎片上,竟顯形為「水遁」二字——那是匠人用銅鏽與布麵化學感化的顯影術。遠處傳來晨霧中的評彈聲,絃索節拍與銅粉堆積的紋路暗合,彷彿全部江南都在以物傳意。「算理布片隨波走,」他將殘片係在魚網邊沿,「每片錦都是算理舟。」江麵上出現的波紋,映著魚網上的碎布飄擺,好似忠王沉入河中的算籌,正以織物為載體,在江海之間持續漂流。

桂祥踏入忠王府時,匠人正在燃燒算具。他踢開餘燼中的算理布殘片,布麵「潮漲七尺」的殘語因高溫碳化而恍惚。「搜!」他用算尺挑起忠王的衣衿,內側「火德」刺繡下,公然藏著半片未燃儘的算理布——布麵經緯線間纏著極細的馬尾,那是鐵錨堂「馬尾傳密」的陳腐技法,每根馬尾對應分歧的方位座標。「忠王倒是聰明,」桂祥將布片浸入酒精,馬尾纖維遇濕收縮顯形為姑蘇街巷圖,「可惜再精美的織紋,也怕水火相侵。」他不曉得,匠人趁亂將未燃的算理布碎片縫入袖口,隨護城河的流民漂向四方。

冬至夜,姑蘇城覆蓋在寒霧中。一名盲眼評彈藝人坐在破廟前,三絃琴音裡藏著特彆的停頓——那是鐵錨堂新創的「絃索私語」,每個停止符對應算理布結節的位置。他腳下的瓦罐裡,裝著從護城河撈起的織錦殘片,碎片邊沿的「雙結釦」觸感奇特,通過指尖摩挲便可複原私語。「忠王算籌沉了河,算理布片化漁歌……」藝人的唱腔裡帶著哭腔,卻在尾音俄然揚起,「待得東風吹兩岸,千針萬線織甲羅!」路過的老婦人悄悄將一片殘片按在掌心,殘片上的「火德」刺繡雖已退色,經緯線卻記得鐵錨堂「三上四下」的密織伎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