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三第10章中體西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同治六年芒種時節,在金陵機器局內,龐大的蒸汽錘不竭地收回沉重的轟鳴聲,李鴻章推開素麵銅籌,左手摸向馬甲內袋——懷錶蓋內側嵌著枚刻有「忍」字的竹籌,籌麵火紋與表內齒輪咬合處嚴絲合縫。這枚算籌邊角磨損圓潤,顯見是長年摩挲之物,籌背模糊可見「天工」二字殘痕,似與《天工開物》活字模存在某種隱蔽關聯。

「中堂,英吉利摺疊量尺到了。」容閎遞來鍍鎳銅尺時,瞥見李鴻章指尖在懷錶蓋上輕點三下——那是他獨占的風俗,每逢利用洋器必觸籌三思。量尺樞紐的微型水準器映出牆上的《上海港實測圖》,圖中航道座標旁,用炭筆標著行小字:「籌漂三刻,水程一裡」——筆跡與算籌火紋筆法如出一轍。

姑蘇撤退前夕,李鴻章在炮火中翻出東西箱,箱底壓著本知名算學條記,內頁用算籌刻痕記錄著「硫六硝四炭一」的配方。他捏緊懷錶,算籌邊沿的「忍」字硌入掌心,俄然想起多年前某個雨夜,有個匠人在炮架上刻下「算學無界」四字,次日卻消逝在晨霧中。

「中堂為何偏疼這舊籌?」容閎終究忍不住問。

江南製造局的「中西合璧算理包」裡,每具摺疊量尺都埋冇竹製校準片,其熱脹冷縮係數與懷錶算籌完整婚配。李鴻章撫摩著校準片上的火紋烙痕,想起某位匠人曾說「竹能吸潮,可補銅尺之弊」——這話不是老陳述的,卻刻在算籌「忍」字的起筆處。

測算炮台間距時,李鴻章用鋼筆在算理布上繪製座標係,筆尖在標繪原點時頓了頓。他俄然掀暢懷錶,「忍」字算籌在蒸汽中折射出七道微光,恰與算理佈網格的第七道橫線重合。銅質量角器標出三十度仰角的刹時,量尺夾層滑出半片竹篾——其刻度竟與懷錶內的算籌完整分歧,彷彿兩套測量體係在蒸汽中完成了某種隱蔽對話。

黃浦江霧氣裡,新購的西洋炮栓編號「LC-1866」在懷錶蓋內投下暗影,「LC」剛好與算籌「忍」字的筆劃構成鏡像。周馥遞來密報時,李鴻章正用算籌撬動炮栓裂縫——這枚竹籌現在既是開啟洋器的東西,也是鎖閉舊事的暗碼。

「中堂,李秀成在姑蘇城門刻了字……」

喜好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不必說了。」李鴻章將算籌嵌回表蓋,量尺與算籌在蒸汽中融為一體,算理布後背的炭筆火紋忽明忽暗。他望著暮色中的江麵,終究讀懂算籌「忍」字的真意:不是啞忍,而是「韌」——當洋器的齒輪碾壓而來,唯有竹籌能在裂縫裡發展出算理的根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