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匠人跳下斷牆,從老匠人手中接過殘頁,紙頁間掉出半片火漆印——那是鐵仙會密檔的殘片,卻被用來包過孩子的傷藥。他摸出腰間的麻繩結,往斷牆下的灶台一擲:"篝火盟的火,第一要燒化匠人身上的桎梏,第二要照亮算學該走的路,第三......"他抓起一把混著炭屑的泥土抹在算籌上,"要讓這火比紫禁城的琉璃瓦更亮!"
破廟角落裡,老匠人拄著柺杖站起,懷裡抱著用油紙包著的《算學發矇》殘頁:"我教了三十年匠人課,不能讓算學斷在權貴手裡!"染布坊的趙娘子舉起染成紅色的算籌:"我用茜草根染了三十根籌,今後我們的算籌就該像火一樣紅!"
喜好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鐵仙會扛著精銅算籌進了城!"他的聲音撞在殘牆上,驚飛了梁間的雨燕,"他們要在紫禁城算皇糧畝數,可我們的孩子還在拿木棍畫算籌!"他舉起竹籌,籌身新刻的"匠"字被火星燎出焦痕,火焰紋路從刻痕裡蜿蜒而上,彷彿要將全部算籌撲滅。
"看!"染布坊趙娘子指著火焰,算籌在火光中投出的影子竟像展翅的鳳凰,"這是我們的篝火紋!"匠人們紛繁取出算籌,在火光輝映下刻下火焰圖騰:有的刻在竹籌頂端,有的刻在木柄側麵,火光躍動間,百枚算籌構成的火焰陣在斷牆上投下巨影,彷彿要將夜幕燒出個缺口。
暮色漫過破廟時,匠人們用斷牆殘磚壘起篝火台。王徒弟搬來存了半年的粟米秸稈,張嬸進獻出最後一塊火絨,老銅匠熔了半枚廢鐵錨,在篝火台刻下第一朵火焰紋。李匠人將鐵仙會的鐵錨紋布帶擰成燈芯,浸入從鬆脂裡熬出的油膏,當火焰騰起時,布帶上的"錨"字被燒得蜷曲,暴露底下被覆蓋的"匠"字筆劃。
鹹豐元年正月二十,申時,流民營的破廟前堆積著百餘名匠人。殘垣上的"福"字磚雕已剝落大半,唯有斷牆下的灶台還積著前日的灰燼。李匠人踩過瓦礫站上斷牆,腰間新係的火焰紋掛件換成了粗麻繩結,繩頭纏著從鐵仙會布帶上撕下的火絨——現在正被他用燧石擊出火星,映動手中半舊的竹籌。
人群中響起此起彼伏的感喟。賣糖粥的王徒弟翻開粥桶,暴露底層藏著的半截算籌,籌身用糖霜畫著"一硝二磺三柴炭"的簡筆圖示;抱孩子的張嬸解開繈褓,暴露嬰兒枕下的竹籌搖鈴,那是用她亡夫留下的算籌改的。李匠人瞥見老銅匠袖口暴露的鐵錨紋布帶,布帶邊沿已被撕成流蘇,暴露底下暗紅的補丁——那是用破紅旗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