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二第57章湘軍改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承平軍在臨江府遺落的《流水測算書》,經江西士人謄寫改編為《贛江險灘圖說》,用木版印刷成傳單張貼於沿江村鎮。圖中以多少標記標註暗礁:旋渦用圓圈加箭頭,淺灘用鋸齒線,較篝火盟舊圖切確三倍。曾國藩命人將這些傳單分發給沿江漁家,換得《贛江水底石脈圖》,湘軍海軍憑此圖奇襲湖口。石達開戰後檢視緝獲的測算東西,感慨:「贛江士民,公然諳熟水性。」

暮色中,匠人在贛江船埠校準黃銅量尺,遠處傳來學徒們背誦《測算歌訣》的聲音——這是將《多少本來》要點改編成的江西民謠:「三角量山山有影,勾股測水水無痕」。曾國藩望著江麵上來往的「計量票」貨船,袖中算盤的珠串悄悄碰撞,與船工的號子聲構成奇妙的節拍。當洪秀全在天京用傳統算籌占卜時,湘軍的算學營已將西方的圖算之法,化作了測量贛江的合用東西。

左宗棠從袁州運來的改進算盤,算珠用贛南烏木製成,穿珠竹棍經火漆防腐措置,滑動時的摩擦聲比傳統算盤降落一半。工頭揭示算盤箱內的《演算法統宗》節錄傳單,頁眉印有「逢五進一」的贛江漕運演算法:「按此演算法,可直接通過水位標尺算出鄱陽湖的泥沙含量。」曾國藩撫摩算盤框上的「贛」字烙印,想起客歲用近似體例測算九江城牆沉降,提早三日發明承平軍隧道的舊事。

贛江潮起,量尺無聲。匠人們以黃銅、烏木、火漆為器,將西方的測算知識與本土經曆連絡,鍛造出比傳統算籌更精準的戰役基石。曾國藩撫著腰間的皮質算盤套,深知本身不再是三年前困守南昌的敗軍之將——當圖算之法成為測量疆場的說話,他的崛起,早已寫在了一張張傳播知識的傳單上,刻在了匠人們手中的量尺刻度裡。

湘軍節製贛江漕運後,算學營推出「鹽米計量票」:票麵印有滕王閣線描圖,每片瓦當圖案代表十斤糧食,簷角缺口數量對應鹽斤——這類設想參考了英國海關的計量票證,即便不識字的船工,也能通過數缺口完成買賣。半個月內,贛江私運率降落八成,胡林翼在湖北聞訊,立即仿照印製「江漢計量票」,但因未連絡本地水情,結果不及江西。

南昌巡撫衙門內,保守禦史彈劾算學營「用夷變夏」,曾國藩當庭揭示黃銅量尺與烏木算盤,指向牆上張貼的《算學合用傳單》:「這些圖算之法,上可算窯溫礦脈,下可計糧餉漕運,皆為自強之基。」繼而呈上《算學營效果奏報》:「自改用西法測算以來,火炮射中率從三成提至七成,糧餉發放效力晉升九成。」鹹豐帝收到奏報,看著附呈的《演算法簡易圖解》傳單,想起江西奏報中「複九江,測算居首功」,遂批覆:「算學營準其擴編,著各省洋務衙門參考辦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