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二第48章籌備東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夜闌,曾國藩在九江幕府鋪《長江算輿圖》,算珠標蕪湖、江寧節點。忽憶胡林翼言「賊之算學如江潮」,遂在圖邊講明:「算具之變,當扼於金陵上遊。」卻不知此時承平軍匠人已在蕪湖山地刻下新籌,算珠聲與江濤相和,正為江寧之戰譜前奏。

鹹豐二年春日,算籌星火在贛皖伸展。清廷龍紋銅籌尚在鑄爐淬鍊,而承平軍竹珠已隨春水漂向遠方——那些在匠人掌心轉動的算具,終將在1853年江寧城下,以竹火與銅鏽的碰撞,叩開期間竄改的裂縫。

巳時,湘軍九江大營。曾國藩展胡林翼《冰珠破解策》,改進斑竹算珠以牛皮繩結牢固,試射時卻因春濕滑手。李鴻章自皖北寄來「玳瑁算珠」樣品,瑁片經醋浸後刻度清楚,然本錢太高。「賊之算具取於鄉野,我之算籌困於庫銀,」曾國藩在給左宗棠信中長歎,「非算學不如人,乃取勢不如人。」

亥時,巴夏禮商船泊安慶江麵。陳成全以十箱清軍銅籌換《歐洲炮術圖解》,圖中拋物線算式與《嘉慶彈道圖解》「流水法」互證。巴夏禮遞過一具「西洋測角器」:「此度量仰角,偏差可至半寸。」陳成全轉動銅製刻度盤,與竹珠標記的「山四水一」(山距四裡、水距一裡的三角測算)暗合:「洋人以銅為骨,我以竹為魂,皆為量地。」

鹹豐二年仲春,黃州戰役硝煙未散,陳成全部沿長江東進至安徽宿鬆。他手中的「冰浸竹籌」已褪儘薄冰,竹珠內孔模糊可見篝火盟匠人刻的「火三」微記——那是「三日內速戰」的切口,以鑿子深痕為「火」,淺痕為「三」,非熟稔竹器者難辨。「竹籌耐不得江南春暖,」他對算學吏說,「著匠人浸桐油固竹,刻痕填硃砂為記。」

酉時,鐵錨堂內。王五核閱新鑄「改進算籌」,銅籌龍紋縮至頂部三分之一,算珠卡槽加深兩毫米以利盲操。灰衣人傳肅順口諭:「算籌須刻『忠君』二字,每字占三珠位。」王五將籌身浸入酸水,待「忠君」凸起,其下模糊可見嘉慶朝「算民」舊刻——那是用算學館廢模翻鑄的暗記。

未時,紫禁城密報:承平軍東進攜「刻紋竹珠」,疑似勾連江南匠幫。鹹豐帝捏胡林翼進貢的斑竹算珠,「藝事通神」與軍機處收繳的篝火盟竹珠構成刺目對比。忽聞鐵仙會王五私行擴大算籌太極紋間距,拍案道:「算籌即朝綱,豈容匠人私改尺寸!」

喜好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