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二第41章淮軍初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巳時三刻,廬州西門。李鴻章命人擺開三十架「鐵仙式」斑竹算珠炮,炮架刻著「藝事通神」四字,乃鐵仙會匠人隨湘軍入皖時所贈。承平軍瞭望員舉起火焰紋竹鏡,鏡筒刻著鐵仙會《火攻竹鏡圖說》的「三點定距」法。卻見淮軍炮手手持竹片疊成的納皮爾算籌快速撥弄——此物可將乘法化為累加,算準射程僅需半刻鐘。「放!」算籌歸位聲中,抬槍齊鳴,彈著點偏左五尺。李鴻章皺眉:「竹籌畏潮,快換鐵仙會祕製漆籌!」本來鐵仙會曾以魚膠混炭粉塗刷算籌,可防水浸脹。

酉時,李鴻章在廬州大營訪問鐵仙會密使。來者呈上黃銅算具「鐵仙籌算盒」,形如縮小的算籌矩陣,盒蓋刻著「藝兼中西」四字。「此為會中匠人仿西洋納皮爾之術改進,」密使轉動銅軸,盒內紙條吐出彈道解算成果,「較洋人器物,更閤中國算術風俗。」李鴻章撫過盒身「嘉慶二十三年製」刻痕,想起鐵仙會源自嘉慶朝算學館外流匠人,歎道:「當年禁燬《璣衡算鏡》,反讓鐵仙將算學流於江湖。」

未時,長沙城南書院。左宗棠盯著匠人新製的「鐵仙算珠火銃」——扳機旁嵌微型算珠,源自鐵仙會《東西算微》中的「彈力分檔法」,可依彈丸重量調劑擊發力度。「比之巴夏禮燧發槍如何?」匠人答:「射速慢兩成,勝在構件皆可竹製,耗材省七成。」左宗棠忽憶曾國藩密信,提及鐵仙會首坐王五在天津試造「蒸汽碾米機」,筆尖在《奇器圖說》副本上頓住:「傳令算學營,每日卯時習鐵仙《籌算十訣》,酉時拆改抬槍。」

江風送來皖北硝煙,李鴻章在帳中放開鐵仙會《火器算要》抄本,算珠與納皮爾籌並置於《海國圖誌》蒸輪船圖旁。他提筆講明:「西人以器算,華人以籌算,器籌之爭,實為匠學與官學之爭。」遠處淮勇哼唱的算珠歌,詞牌竟是鐵仙會《籌算山歌》曲調,夾著皖北小調的炊火氣。

亥時,左宗棠在長沙城防工地,用鐵仙會「五輪算尺」測量城牆根底。匠人忽報:「左大人,鐵仙會王五遣人送來了改進簧片!」木盒內簧片裹著油紙,附信寫:「聞君製竹炮,特贈炒鋼簧,算學無界,望共參詳。」左宗棠認出簧片紋路取自鐵仙會《金工要略》的「千層迭打」法,非西洋工藝,提筆複書:「借簧試炮,下月當遣匠人赴津參議。」

八月末,李鴻章在皖北遭受承平軍活動炮營。篝火盟所製竹筋炮架,實得鐵仙會舊匠指導,算珠撥動節拍暗合《鐵仙炮陣圖說》的「潮汐三疊法」。淮軍抬槍隊改用鐵仙會「散星算陣」,卻因算籌標尺未塗魚膠漆受潮,傷亡慘痛。敗退途中,李鴻章命匠人依鐵仙會古法,以蜂蠟異化鬆香填塞算籌刻度:「江湖技藝,偶然比廟堂文籍更經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