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二第30章量器之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半夜,篝火盟尖兵押來一名湘軍傷兵,搜出其懷頂用油紙包裹的竹製算籌。王貴接過算籌,籌身刻著半闕《流體算經》,尾端有太極紋火漆印。"這是湘兵工坊的密檔標記,"傷兵咳血道,"我在輜重隊押運火器部件時,親目睹匠人把改進圖縫在軍旗裡......"石達開扶起匠人,將一枚火焰紋布帶係在其腕間:"今後你可見到,咱如何用湘軍的算籌破湘軍的陣。"他望向對岸田家鎮湘軍陣地,那邊的燈火比昨夜更稀少,模糊傳來皮鞭抽打匠人脊背的悶響。

亥時,工坊角落的"百姓量器"初具雛形。石達開親手刻下第一筆刻度,不是鐵錨紋的嚴肅獸首,也非太極紋的陰陽魚,而是一道簡樸的程度線,代表"太倉之粟,陳陳相因;量器之平,惠及黔黎"。"翼王,這刻度咋冇紋章?"小匠人阿福舉著油燈問。"紋章是權貴的桎梏,"石達開用濕布擦去量器邊沿毛刺,"咱的量器隻刻數字,不刻凹凸。"他俄然想起田家鎮疆場上,湘軍匠人被八旗兵押送時的眼神——那不是怯懦,而是被朝廷碾碎的不甘。

"翼王請看,"王貴用鐵鉗夾起一塊鐵錨紋炮殘片,丟進熔爐,"從田家鎮疆場撿的鐵錨紋炮銅含鉛量太高,咱摻了兩成湘南精鐵,炮身壽命能延三年。"他身後的工匠們各司其職:有人用火焰紋算板覈計火候,有人在新鑄炮身刻製流水刻度,算珠碰撞聲與鍛鐵聲交叉,竟比八旗算台的節拍更顯興旺。石達開拾起案頭染血的《火攻新算》殘卷,冊頁間夾著片浸油竹片——那是昨日林鳳祥部夜襲湘軍輜重船時緝獲的改進圖紙,竹片邊沿還留著湘軍護船兵丁的指痕。"王貴,"他將竹片遞給匠人,"湘軍用竹楔加固炮架,我們能不能用藤條編結炮車?咋不能?"王貴吐掉嘴邊草莖,算板在掌心翻飛,"藤條韌性足,過溝坎不易散架,再刻上咱的火焰紋防滑槽......"他俄然抬高聲音,"翼王,這竹片上的'卡槽改進法',和咱的'浪湧三策'竟有相通處。算籌本無主,"石達開望向爐中躍動的火焰,"就像這爐火,能鑄炮也能熔金。"他腰間的火焰紋布帶無風主動,內側繡著的算籌標記與爐中銅液的活動軌跡模糊相合。

長江水拍打著富池口船埠,火焰紋軍旗與田家鎮湘軍的營旗遙相對峙。石達開曉得,真正的戰役從不在江麵,而在天下匠民氣中——當朝廷還在鐵錨紋下算儘權謀,承平軍已用火焰紋撲滅了另一種能夠:算籌不是權貴的玩具,而是測量天下公允的標準。而那些被緝獲的湘鄉算籌,終將成為刺破朝廷堅冰的利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