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翼王,右翼水深丈二,可通火船!"頭子王貴呈上浸油算板,板邊繡著火焰紋邊沿,與湘軍算具的太極紋暗合敵意。
鹹豐元年仲春十一,湘潭城外靳江渡口晨霧未散。曾國藩站在湘鄉團練的木製望樓上,手中握著湘鄉匠人特製的單筒望遠鏡——筒身以黃銅包裹竹胎,鏡片經匠人用傳統"水砣法"磨製,雖清楚度有限,卻可勉強辨識三裡外承平軍的龍鳳旗表麵。他身後的"算學哨台"上,三名湘鄉匠人正用五檔竹算盤覈計氣象數據,算珠碰撞聲與遠處傳來的承平軍牛角號聲交叉。
酉時,崇厚率隊會師,手中提著緝獲的承平軍算板:"曾大人,敵營竟用《武備算經》改本,其火船間距演算法,與鐵仙會舊製無二。"
"曾大人,東南風三級,濕度七成,抬槍有效射程減至一百八十步。"匠人李三指著算盤上的小珠,"若改用'仰角四乘六'法舉高槍管,或可抵消風力影響。"
曾國藩苦笑:"清廷視算學炮為八旗禁臠,咱湘軍能有此改進已是不易。"他望向右翼的八旗陣地,那邊的算學炮炮身鑄有鐵錨紋,炮架刻著邃密的彈道刻度,恰是鐵仙會匠人精工之作,而湘軍炮身的太極紋在晨霧中泛著青銅光芒,雖無鐵錨紋的嚴肅,卻多了幾分官方匠人的巧思。
喜好嘉慶變法:數據治國請大師保藏:嘉慶變法:數據治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曾國藩點頭,目光掃過陣前的抬槍陣列——三十六杆抬槍分三擺列,每排十二杆,按《火攻挈要》"品字陣"安插,間距五尺以利散熱。他伸手重叩身邊的改進虎蹲炮,炮身刻著湘鄉匠人新鑿的標尺——因清廷將鐵仙會精製的算學炮優先配給八旗勁旅,湘軍隻得在虎蹲炮根本上參照《炮術算表》自行改進,炮身鑄有匠人自創的太極紋作為標識,陰陽魚圖案與炮架的竹製紋理相映,暗含"以柔克剛"的理學深意。
曾國藩接過算板,見板邊刻著精密的水流速算公式,太極紋竹製算珠與火焰紋布帶並排放在案頭,俄然笑道:"算學之道,本無陣營。你看這太極與火焰,一個藏陰陽,一個蘊剛猛,若能合而為一......"
亥時,中軍帳內。曾國藩在《湘潭戰報》中寫道:"此戰雖勝,然火器之限實為大礙。非湘軍匠人不精,乃清廷重八旗而輕團練,算學炮等利器皆優先供應旗軍。若欲破敵,需奏請皇上弛禁,許匠人跨旗籍合作......"帳彆傳來匠人調試虎蹲炮的聲響,那節拍融會了算盤珠響與太極圖的圓轉韻律——他們正在太極紋炮架上刻下新的彈道刻度,試圖以漢族算學之"柔",破八旗鐵錨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