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時,隧道戰進入關頭階段。篝火盟匠人將陶甕埋入空中,趴在甕口諦聽:"甕聲沉悶處為實土,清澈處為空腔。"承平天國步兵按照指令,在聽甕標記處開挖隧道。鐵仙會匠人在城內聞聲熟諳的探地法,卻發明對方用民謠校準聽覺:"甕中響如鼓,隧道今後入。"
酉時,承平天國的算學炮開端覆蓋射擊。篝火盟匠人在盾牌上放開羊皮紙,用微型水準儀標註炮口仰角:"氣泡居中時,炮口對準城磚第三層裂縫。"王廷讚在城頭瞥見,那些水準儀的玻璃管外纏著紅繩,繩頭繫著火焰紋陶片——這是官方匠人對鐵仙會"光影三角術"的粗糙複現。
鹹豐元年正月廿一,未時,承平虎帳地響起牛角號聲。李匠人揮脫手臂,承平天國步兵呈散兵線展開,每人腰間掛著用紅繩綁緊的竹製步車——這是篝火盟匠人蔘照《武經總要》改製的簡易測距儀,輪軸刻著"步幅七尺"的刻度,推杆末端繫著火焰紋標識。篝火盟成員身著素色短打,肩挎木盒,內裝便宜圭表與羅盤,穿越於行列間演示測量要點。
申時,衡州西門的清軍器繩槍齊射。篝火盟匠人敲響銅製更漏報時:"火繩槍裝填需十九息!"承平天國步兵聞聲而動,以羅盤標記的Z字形線路進步,每段線路長度由腰間步車主動記錄——這步車的齒輪雖為木製,卻能通過響鈴提示換方向機會,與鐵仙會的緊密銅製步車構成光鮮對比。
"立圭表,測影長!"篝火盟老匠人將竹製圭表插入空中,表杆與刻度盤構成牢固夾角,"影長過盤心第三刻,弩箭仰角需調高一寸。"後排弩手轉動弩臂上的刻度盤,參照圭表投影調劑角度——這簡易弩具的對準裝配,竟是用羅盤磁針改製而成。
子時,衡州城根傳來悶響。承平天國步兵在篝火盟匠人指導下,遵循羅盤與聽甕標記引爆隧道,城牆西北角呈現裂縫。王廷讚望著缺口處舉著鬆明火把的兵士,火把杆上捆著簡易羅盤,刻度盤邊沿刻著"匠造乾坤"——這粗糙的儀器,現在正指引著流民兵士衝破朝廷防地。
石達開在瞭望臺上瞥見,承平天國步兵每推動十丈,便有篝火盟匠人取出青銅日晷測定方位,晷針暗影對準火焰紋標記的竹簡:"申時三刻,方位東南偏南。"他指著行列中轉動羅盤的兵士:"鐵仙會的羅盤刻著二十八宿,他們的羅盤卻隻標東南西北,倒更合適流民。"
拂曉前,篝火盟匠人在殘垣下開設臨時工坊。他們用圭表測算煮粥的火候,以羅盤辯白風向調劑灶台方位。李匠人坐在斷牆上,用燒黑的竹簡繪製明日攻防圖,圖上標註著"日晷測時步車量距聽甕探地"等標記,火焰紋與代表朝廷技術的錨形紋並列,好像匠人間界的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