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番外第25章八旗複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半夜,道光帝對著《宗室用度密報》上的“超支三倍”數字皺眉,欽天監靈台郎趙景賢適時叩首:“啟稟皇上,昨夜熒惑守心,恐與‘量度失準’有關。《周禮》雲‘以天工考工務’,今銅籌廢而量衡亂,或致天象示警。”道光摩挲著嘉慶朝懷錶,表蓋內側“算無遺策”四字在燭光下忽明忽暗——那是用算學吏“光影成像法”製作的微縮數據圖,角度合適時可見“祿米虛增”的曲線投影。

申時,通州糧市的鹽商用刻著子虛刻度的竹籌侵犯百姓米糧時,老鹽丁王九叔俄然扯開衣衿,暴露內襯的“十鬥為石”竹半晌度——這是用算學吏遺民供應的“漕幫水程暗碼”改製。“按聖祖爺《鹽法誌》,”他用心進步嗓門,“一引鹽該裝四百斤!”圍觀百姓紛繁取出鞋底藏的“手量法”竹片——那是前日漕幫船工以“傳抄戲文”為名分發的簡易計量東西,竹片邊沿刻著《牡丹亭》唱詞,實為“一捧米合半斤鹽”的換算私語。

“皇上,肅親王府送來了春獵宴帖。”陪侍寺人捧著鎏金請柬,邊沿嵌著鬆濤閣舊藏的銅片熔鑄的雲紋——銅籌雖毀,餘料卻成了貴族攀比的談資。道光捏開請柬,滿篇“弓馬純熟”“詩禮傳家”的諛辭間,夾著半片竹籌殘屑——那是載錫命匠人將算學吏的舊帳本磨成紙漿,再混入竹纖維特製的“雅玩”。他想起客歲臘月算學吏巴圖被彈劾“以數亂政”時,載錫曾用鎏金銅片誇耀,現在銅片儘熔,竹籌卻成了宗室標榜“風騷高雅”的標記。

戌時,算學吏遺民的內部張力

道光六年春分,紫禁城禦花圃的梨花落在鹹安宮朱漆柱上,像極了客歲宗室宴會上飛濺的酒沫。二十四歲的宗室載錫斜倚太湖石,用鑲寶石的竹籌挑開鳥籠門——這竹籌原是江南工匠用於測量布帛的量具,經匠人改製爲玩物,籌身刻著《詩經》註疏的殘句。“戶部的老學究們都去啃帳本了?”他對著主子挑眉,金絲雀撲棱著銜走珊瑚糖,“銅籌熔了便熔了,咱這竹籌但是祖宗傳的雅趣。”

鹹福宮內,道光帝望著宗人府新呈的《宗室月祿請領表》,“世襲罔替”的硃批下,月祿耗銀比客歲激增四成。案頭《八旗生存鼎新詔》的殘稿被東風掀起,暴露客歲冬月“禁銅籌不由舊製”的硃批——先帝“以數治國”的抱負畢竟敵不過“以孝治天下”的祖訓。他用象牙鎮紙壓住新奏的《積分開禁疏》,鎮紙邊沿的雲紋已被磨成光麵,那是嘉慶朝銅籌的舊紋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