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第29章 錢法成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寶泉局的鑄錢坊內,砂模壓抑聲此起彼伏。嘉慶帝踩著青磚踏入車間,熱浪裹挾著銅腥味劈麵而來,隻見匠人正用涿州細沙壓抑砂模,每模十二孔,孔壁用磁石幾次吸附,確保無鐵屑殘留。“朕在《天工開物》見過‘沙模鑄錢法’,”他接過工匠手中的砂模,指尖劃過模孔內壁的防滑紋,“但和珅私錢坊省去磁石驗沙這一步,鑄出的錢串常因含鐵生鏽斷裂。”

養心殿後的小暖閣裡,銅製炭盆燒得通紅,嘉慶帝盯著案頭碼放整齊的黃金箱——查抄和珅所得的八十萬兩黃金剛運抵戶部,箱角還帶著刑部封條的硃砂印記。他戴上鹿皮手套,親身揭開最上層的黃綾,金塊相撞的脆響裡,模糊混著一絲如有若無的鉛腥味。

“錢法者,國之血脈也。”嘉慶帝將“嘉”字樣錢按在《戶部則例》扉頁,墨色未乾的“數據房”印章與錢紋相映成趣,“本日鑄的不是錢,是百姓對朝廷的信賴——每一文錢的微紋裡,都要讓天下瞥見,朕治錢如治民,分厘必較,涓滴不爽。”

是夜,寶泉局的爐火徹夜未歇,砂模碰撞聲與更鼓應和,將“嘉慶通寶”的背紋連同嘉慶帝的治世理念,一併鑄入每一文銅錢的肌理。當第一縷晨光掠過紫禁城琉璃瓦時,首批十萬貫改進製錢已束裝上船,船頭插著“數據防偽”的杏黃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彷彿在向天下宣佈:一個以數據為經緯的貨幣期間,正跟著新錢的暢通,悄悄拉開序幕。

“缺少之數,便按《錢法錄》‘貪墨黃金例’催討。”嘉慶帝將金錠重重按在黃冊上,紅筆圈住“九成八厘七”的成色記錄,“本日起,命寶泉局開爐鑄‘嘉慶通寶’,每文錢重一錢二分,背鑄‘嘉’字微紋——取‘嘉字鎮庫,數據明誠’之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