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變法:數據治國_第13章 漕運弊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開閘!”閘官的銅鑼剛響,李煌已帶著算學吏衝上前,火漆印牒在陽光下閃動:“按《漕運時效條例》,通關限時兩時候,每超一刻,閘官罰俸半兩。”他展開《閘口訛詐漫衍圖》,紅色閘口多集合在和珅舊黨轄區,“乾隆六十年前,通關不過半日,現在卻要三日——這多出的兩日,都是閘官的‘端方’。”

暮色漫進運河時,王老闆的商船已行出十裡。他摸著印牒上的火漆紋,想起疇前被訛詐時的絕望,現在卻能憑一張薄紙暢行無阻。“伴計,”他指著船頭的“數據房”彩旗,“今後裝貨按印牒尺寸,彆讓算學吏挑出錯——他們的算盤,比禦史的參劾還短長。”

漕閘的燈籠次第亮起,火漆印牒在夜航船的船頭閃動,像一串活動的星鬥。李煌站在船頭,望著遠處的漕運熱力求,藍色正在吞噬紅色——那是算盤織就的通途,讓運河的漕糧,終究能順著數據的河道,流向該去的處所。

“林大人,這是近三年的‘閘規’記錄,”淮安知府遞上賬冊,墨字間夾著幾張泛黃的銀票,“每閘必索‘水費銀’,少則十兩,多則半船貨……”

當夜,林則徐在官船召開漕運集會,李煌用算盤擺出運河模型:“每閘設‘時效沙漏’,限時兩時候,沙漏一倒,閘官的頂戴就懸在算盤上。”他俄然想起陳阿福改進的“密紋火漆”,遇水不化,遇火顯紋,恰是針對運河潮濕環境設想。

“帶歸去教他算盤,”嘉慶帝的硃批俄然在腦海中閃現,李煌對算學吏說,“漕運祛弊,先要讓閘官懂算盤——懂了,便知訛詐是死路。”

“啪!”林則徐的旱菸杆砸在艙板上,驚飛水麵的白鷺。他望向李煌帶來的二十個數據房吏員,他們正用新製的“密紋火漆印牒”查對貨單。這些印牒分三聯,商民、閘官、數據房各執其一,火漆紋路由陳阿福設想,形似運河水波紋,捏造者斬。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