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鳳文牧師二_第195章 情緒與六道輪迴的關係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對應人道的是妒忌。以是對我們所具有的緊緊地抓牢,不管是設法、財物,或者是跟或人的乾係,如果緊緊地抓牢,阿誰就是妒忌的來源。對彆人的歡愉不能夠隨喜,這個都是所謂妒忌的負麵情感。那它會積累在我們的心間,早晨就做著有關妒忌的夢。就是帶著這個妒忌去投胎,生在人道當中。

以是,這個六道循環也不是死了以後,彷彿還很悠遠的事;實在我們每天都在六道上高低下,都沉浮在六道當中餬口:一念歡愉,就到天道嘛;一發脾氣,就到天國去了;那種茫蒙渺渺,無知的狀況,就是牲口道嘛。以是隻要我們另有各種負麵的情感,就是在六道當中起伏不定。

以是保持覺知非常首要,不管你任何負麵的情感生起,頓時安住在無二的覺性當中。這個“無二”就冇有對峙了。我們的菩提自性本自清淨,就是我們講的現量無彆離境。一有彆離,就有二元對峙嘛:順境的就貪,不順就瞋,以是貪跟嗔也是二元對峙出來的。隻要我們第六認識落入比量,全數都是二元對峙;隻要我們平生起彆離心,就是二元對峙。以是保持覺知,也意味著我們安住在現量無彆離。

以是我們現在曉得了:這個措置情感的首要,我們就曉得比較有信心掌控,能夠從循環、另有無明的大夢當中醒過來。

以是我們但願能夠在醒著的時候保持覺知,這個覺知力也能夠持續到我們早晨睡覺的時候,能夠持續保持覺知,最後就能夠破無明,是真正從無明的大夢、循環的大夢當中醒過來了。

以是餬口過得太舒暢也不見得是件功德,以是釋迦牟尼佛纔會說“以苦為師”,還是有祂的事理。以是當我們在享用的時候,就要想:我們在培養天道的種子、風俗罷了。

以是這些負麵情感就不會會熏到第八識成為業識的種子。是以當這些業識的種子全數淨化了,阿賴耶識就冇有了,全部循環的夢也消逝了。你再進一步,另有四聖法界嘛:再持續地見惑先破了,然後破塵沙,等最後突破無明,你就成佛了。成佛就是完整的覺知嘛,冇有一絲一毫的利誘無瞭然,那就是佛陀。以是從開端修行,到成績美滿,也都是在培養這個覺知力,達到極限,美滿地憬悟,就是佛陀。

而無明,是牲口道的種子。以是我們偶然候也會感覺很悵惘,不曉得生命的目標在那裡啊,也不曉得本身需求尋求甚麼,然後各種的不肯定,不曉得如何樣安立本身活著的角色,或者是在生命當中應當扮演甚麼樣的角色。這類丟失、不肯定、無知,這些負麵的情感就會積累在我們的腹部,早晨就是做著有關牲口道的夢。比方說我們夢到本身困在一個冇有門的房間,找不到前程;或者是走在冇馳名字的街道上,冇有路標的街道上,然後不曉得要往哪個方向走;或者是深陷在泥沼當中,或者是一片暗中當中,這個就是有關無明的夢。以是它意味著暗中、另有哀傷。臨終這類負麵情感出來的話,我們就會投生在牲口道當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