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的,就是靠近善知識、善友也是非常首要。因為我們跟那些壞朋友在一起,他滿腦筋的貪瞋癡,誹謗三寶,不信賴因果,你常常跟他在一起,耳濡目染嘛!因為我們普通人都是疇昔世善惡參半,就是也有做過好事情,也有做過功德情,普通的人啦;大菩薩不算在內,各位大菩薩不算在內裡。普通的人都是有好有壞,以是他八識田內裡的種子,它是也有善業的種子、也有惡業的種子;但是他常常跟罪過友在一起的話,它就會熏發,懂嗎?它就會勾召,把你那些惡的種子先勾出來,先成熟。以是變成說你疇昔有造善業、有造惡業,但是你的惡業會先成熟,為甚麼?因為你跟這些壞朋友在一起,你阿誰貪、瞋、癡就不竭不竭地冒出來,那你疇昔阿誰惡業一感果,內因、外緣一感果,惡業就現前了,果報就成熟了,懂嗎?
有冇有題目?冇有。我們明天就講到這裡。
那是不是就宿命論呢?我歸正也有救了嘛,我之前造的歸正要報,我是不是都不要儘力了?錯!因為佛法不是宿命論,運氣是能夠竄改的,本身來竄改,從業因動手竄改,比你改命、改運、改風水要來得有效,這個纔是底子之道,懂嗎?阿誰善巧便利,跟著人緣應用一下就好了,因為它不是底子處理之道,底子處理之道在“堅信業果”,要從因動手。
以是我們要明白,第一個業的特質就是:統統的苦樂都是善惡業所感化的。如許我們在順境跟窘境都不會持續造惡業,心還是保持甚麼?安靜、清淨、劃一。我們不會用心想要閃躲阿誰不好的,然後用心要去尋求阿誰好的,苦樂劃一,吵嘴劃一,為甚麼?都是業力所感化的。好的冇有甚麼好歡暢的,壞的也冇甚麼好活力的,那我們便能夠保持心劃一,不會有苦樂的不同相。有苦樂就有棄取,這個是很辛苦的事情吔!因為你要一向逃、一向遁藏阿誰苦受,不要讓它生起,阿誰惡業不要讓它成熟,一向要尋求阿誰好的果報,這是很辛苦的事情。
第二個不要再熏習了。每天保持我們剛纔講的劃一心、清淨心,你的心能夠保持清淨、劃一,它就是惡業要來,也冇有體例感果。因果、因果,就是要有內因加上外緣,人緣果報,就是要有內因加上外緣,它才氣感果。它現在就是外緣來了、窘境來了、不順心的事情來了,你疇昔的惡業要受報了;但是你的心清淨,冇有內因,隻要外緣,它冇有體例感果。以是如果我們能每天保持心的清淨、劃一,不動壞動機,我們疇昔那些惡業冇有機遇成熟的,這個很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