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貨幣戰當下(財經郎眼05)_第5章 彙率大戰:醉翁之意不在酒(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把穩美國的金融偷襲戰

王牧笛:就是軟硬兼施嘛。

熊浩:這個能夠從彆的一個角度來解讀,有能夠是暗渡陳倉論。彆的一種就是說,中國在這個題目上麵的態度一向很倔強,他美國人得不到他想要的,他就找返來一個甚麼東西。

一旦開放金融市場以後,人纔是最首要的,你必須有金融操縱妙手。如果冇有人才,不曉得如何把持,你這麼開放,成果就是被動捱打的局麵。中國的金融機構跟本國的金融機構在抗爭的時候,就彷彿一其中門生跟拳王泰森在打鬥。

郎鹹平:那當然是開放中國金融市場了。我不但答應美國企業來中國收買中國的企業,來中國股票市場圈錢,還答應華爾街跟著你來,一起來幫你圈錢,這是多麼大的收益。華爾街在美國事甚麼力量啊,它能夠把持推舉。這麼龐大的一個政治權勢,本年進入中國了。那麼由它來把持股票、股價,同時合適美國的國度政策。

郎鹹平:像亞洲金融危急時的泰國也是一樣,它就是答應外資自在收支,成果形成泡沫。

王牧笛:這勾畫了美國偷襲日本的一幅圖景。這一起下來,包含鮑爾森之前的財長斯諾、保爾森,再到明天的蓋特納,最體貼的都是金融開放這件事情。

郎鹹平:對。

熊浩:但是中國當局是如何把群眾幣彙率題目跟金融開放題目掛起鉤來的呢?

郎鹹平:隻要你共同,我們兄弟一場,我不會虐待你的。這都是奧妙和談,今後才公開出來的。中曾根在這類壓力之下冇體例了,隻要同意降落利率。因為美國說,你把利率降到2.5%以後,日本利率低了,美國利率高了。日本資金就迴流美國,幫忙美國經濟復甦,不是很好嗎。日本隻要同意了。但是,這是第二顆“炸彈”。第一顆“炸彈”是彙率貶值,第二顆“炸彈”就是利率降落。1985年到1987年,彙率上升使得日本各大商社運營困難,在這類環境之下,他們俄然發明1987年年底利率降到2.5%。哇,那太爽了。他們和我們的國企一樣,大量向日本銀行借低息存款,去炒樓炒股了,從而形成日本的資產泡沫。以是到了1989年年底,日經指數高達39000點,東京地價翻了一倍,形成嚴峻的日本資產泡沫化。1990年1月份開端,美國丟下第三顆“炸彈”,就叫做“核彈”,炸燬了日本的泡沫。題目是你丟的是甚麼“核彈”,那就是日本人答應美國華爾街進入日本。是以他們帶來了一個日本人聽都冇聽過的“金融核彈頭”,叫做“日經指數看跌期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