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貨幣戰當下(財經郎眼05)_第16章 中美教育之比較(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郎鹹平:美國百分之九十幾的人都是公立黌捨出來的,少數幾個大族後輩念私立黌舍,那是非常非常少數的。但是美國的勝利是公立教誨的勝利,是以美國人從上老練園大班開端,一向到高中畢業,幾近全數免費。財務那裡來呢?就是處所的地產稅。他們非常非常正視教誨。地產稅這麼首要一個稅,是以辦教誨為主,這對我們是不成設想的。我們收地產稅乾嗎呢?又是當局支出了,又搞財務支出了,又搞彆的東西去了。

王牧笛:我們不要沉淪4%這個數字,這隻是貼在教誨上的一個標簽。起首我們能夠考查一下,GDP內裡這張餅如何分,這是一個題目。我們在任務教誨、根本教誨內裡投了多少。另有一個就是在這個數字背後,你持著甚麼樣的教誨理念,途徑是甚麼?

王牧笛:讓每小我餬口得更好,讓這個民族更加強大,但題目是你如何做。

信力建:2012年達到GDP的4%,17年冇有做到的事情,2年能做到嗎?

王牧笛:跟我們的鄰居印度比擬,我們這個數據是差的。社科院人丁所的所長蔡昉在2009年《人丁與勞動綠皮書》的公佈會上表示說:中國的大眾教誨投入占GDP2.4%,低於印度的2.7%,相稱於美國的一半。我們說東方國度特彆是像中國、日本、韓國這類國度,傳統上是孔教,是非常正視教誨的。這麼正視教誨的國度,在教誨的投入上趕不上西方這些“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的國度。

信力建:全天下來講,普通統統的百姓的孩子,當局都有任務去幫忙他。特彆是貧民的孩子,更應當到公立黌捨去讀書。富人的孩子放棄當局的補助,去選一個私立黌舍,去享用好的教誨,你本身付費。

王牧笛:這個提案現在代表委員們在熱議:4%這個比例很高嗎?

王牧笛:不過這可也反過來看。恰是因為中心財務的撥付不敷,才為像信總如許的教誨實業家、官方本錢、社會力量辦學供應了能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