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如果來自國庫,但是國庫不會長銀子。農夫的賦稅固然減輕了,朱由崧通過加征貿易稅來彌補。因為朱由崧曉得,販子都比農夫有錢。就是在明末戰亂的年代,在大明朝偏安江南期間,江南的塞北的這些販子都富得流油。
朱由崧一方麵策動對外戰役,一方麵對海內農夫減負,這幾近是不成思議的。
相反,減輕他們的稅收,必然能夠獲得泛博老百姓的支撐。這一點,朱由崧腦筋是復甦的。
因為按照汗青上記錄的第一次天下大戰產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是主疆場。這是帝國主義生長到必然階段衝突不成調和的產品。協約國和同盟國兩邊投入了兵力上千萬,受陣亡的將士多達數百萬,布衣有1000萬的傷亡。
固然販子有錢,但是販子的賦性是唯利是圖,讓他們多掏腰包,他們情願嗎?
或許有人會問,朱由崧比年戰役,耗損這麼大,所需求的軍餉,糧草給養從那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