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當帝王_第943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是以這幾年,大明朝一邊對外兵戈,偶然候是幾路出兵,一邊降落農業稅,但是國庫偶然候持平,偶然候還略顯增加。

讓有錢的販子交稅,慢慢增加他們的稅收,是朱由崧的治國理念之一。農夫本來就冇有錢,種好他們的地安居樂業就行了,非要逼迫他們交稅,也榨不出多少油水,還會激起他們的抵擋,李自成張獻忠不都是例子嗎?這純粹是笨拙之舉!

相反,減輕他們的稅收,必然能夠獲得泛博老百姓的支撐。這一點,朱由崧腦筋是復甦的。

因為自古以來戰役打的都是銀子,有些國度的統治者為了轉發海內衝突對外產生戰役,如許冇有戰役的時候對農夫剝削,策動戰役的時候,更是欺詐訛詐,加收各種稅收,逼迫他們服兵役,鬨得民怨四起。

但是,在冷兵器期間,兩邊能投入上百萬的軍隊,並且歐洲將近30個國度捲入這場戰役,這早已經遠遠超出了兩個國度交兵的範圍,把它定義為天下性的戰役名副實在,並且如許範圍的戰役尚屬於初次,稱他為第一次天下大戰恰如其分。

但是跟著時候的推移,以英法為首的20國聯盟軍占了上風,這主如果因為他們的兵力占有絕對上風,彆的更首要的是,英國和法國的經濟氣力已經超越了荷蘭等國,戰役終究打的是經濟戰,時候一長就分出凹凸來了。

朱由崧一方麵策動對外戰役,一方麵對海內農夫減負,這幾近是不成思議的。

現在16國盟軍隻剩下真正意義上的兩國,100萬軍隊經太短短的兩年隻剩下二三十萬人。

戰役初期階段,兩邊打的都很狠惡,兩邊的傷亡都很慘痛。因為那邊英法是後起之秀,他要應戰天下霸主荷蘭和西班牙,而他的敵手也不是弱勢一方,荷蘭是當時的歐洲列強之一,另有投降大明的沙俄軍隊,彆的波蘭和烏克蘭等,兩邊的火器程度也大抵相稱。

主如果來自國庫,但是國庫不會長銀子。農夫的賦稅固然減輕了,朱由崧通過加征貿易稅來彌補。因為朱由崧曉得,販子都比農夫有錢。就是在明末戰亂的年代,在大明朝偏安江南期間,江南的塞北的這些販子都富得流油。

因為按照汗青上記錄的第一次天下大戰產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是主疆場。這是帝國主義生長到必然階段衝突不成調和的產品。協約國和同盟國兩邊投入了兵力上千萬,受陣亡的將士多達數百萬,布衣有1000萬的傷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