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_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未幾時,一個頂著熊貓眼的年青男人闊步而入,見禮道:“見過陛下。”

吳顯祉較著顧不得坐,從懷中抽出一本奏摺,遞給陸承啟,說道:“陛下,微臣幸不辱命!”

陸承啟一字一句地翻看著,也冇再看出甚麼不對的處所來。參謀部不過是他進步武將職位的一種手腕罷了,陸承啟的目標很簡樸,那就是:忘戰必危!古語有雲,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一個國度連點血性都冇了,這個國度已經到亡國邊沿了。滿清的例子還曆曆在目,陸承啟不敢有任何輕視。

實在,馮承平內心還是挺忐忑的,他也是大贓官一枚,但他認罪態度非常傑出,幾近散儘家財,全都捐給國庫了,但把柄全都在陸承啟手中,他還是感遭到一絲不安。

陸承啟說道:“嗯,朕曉得了,你下去做事吧。點竄完以後,朕會給你內閣大臣的名單。”

陸承啟不耐煩地說道:“好了,彆說這些冇營養的話,朕問你,春闈是甚麼時候?”

揮退了馮承平以後,陸承啟鬆了一口氣,但一看到堆積如山的奏摺,陸承啟還是忍不住一陣苦笑:“當天子還真是一件累人的差事啊,也是第一高危職業。說不定甚麼時候就倒在了奏摺堆上麵……”

現在陸承啟的權力達到了顛峰,馮承平即便心有不滿,又如何敢辯駁?隻好說道:“臣遵旨。”

而明朝內閣製不好的處所,在於內閣固然有票擬的權力,但必須依托寺人送奏摺。這大大違背了陸承啟的底線,以是陸承啟直接規定,奏摺須先送到文德殿,由內閣大臣先批閱,再送到垂拱殿,交由他做最後決定。這治國之事,如同烹小鮮,一個不慎,便會有千萬人受難。陸承啟如許做,也不過是為了謹慎一點罷了。

陸承啟收好奏摺,遞迴給吳顯祉,說道:“團體來講,還不錯,記著朕說的,歸去當即點竄。吳卿,顛末此次清除贓官,可另有補缺的官員?”

陸承啟皺眉道:“朕等不及了,朕需求人才,如許吧,朕下旨召開恩科,開科取士,題目由朕親擬,隻要有舉人功名,都可插手,昭告天下,於來歲仲春十五開考。”

踏入垂拱殿當中,馮承平當即見禮道:“微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吳顯祉這才定下心來,說道:“微臣歸去便改。”

陸承啟見到這內閣內裡並冇有束縛皇權的處所,不由得眉頭一皺,看得吳顯祉心驚膽戰的。顛末一係列的整流行動,讓全部朝堂墮入風雨當中,也讓陸承啟的聲望達到了最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