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身經曆的一段陳跡故事。此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閒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理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無材可去補彼蒼,枉入塵凡若許年。
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示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心。
本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隻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隻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煆煉以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本身無材不堪當選,遂自怨自歎,日夜悲號忸捏。
這石凡心已熾,那邊聽得進這話去,乃複苦求再四。二仙知不成強迫,乃歎道:“此亦靜極思動,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用享,隻是到不對勁時,切莫悔怨。”石道:“天然,天然。”那僧又道:“若說你性靈,卻又如此質蠢,並更無奇貴之處。如此也隻好踮腳罷了。也罷,我現在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複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頭聽了,感激不儘。那僧便唸咒書符,大展把戲,將一塊大石頓時變成一塊光鮮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貝了!還隻冇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令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和順繁華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禁,乃問:“不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攜了弟子到那邊所?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問,今後天然明白的。”說著,便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但是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滿紙荒唐言,一把酸楚淚!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麵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彆書之可比。雖此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乾與時世,方重新至尾謄寫返來,問世傳奇。今後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覽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次,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