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立道_一、所謂《黃庭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

《內經》與《外經》旨意相通,這點是無疑問的。向來校注本經的較多,今所見最早注本為唐玄宗時隱士白履忠(號梁丘子)注的,支出《雲笈七簽》和《修真十書》,另有胡、歐陽修、劉處玄、蔣慎修等都注過《黃庭經》,而清人董德寧《黃庭經發微》較曉暢易懂,陳攖寧《黃庭經講義》分類解釋,解難釋晦。據《雲笈七簽》本,《內景經》共36章,每章以句首二字作為題目,註釋計416句,2912字;《外景經》分上中下三部,計98句,686字。彆本與此大略不異。經名“黃庭”一辭的含義,有分歧的解釋。《正統道藏》染丘子注序:“黃者,中心之色也;庭者,四方當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內指事,即腦中間中脾中,故曰‘黃庭’。

《內景經》還對《存思法》停止詳細闡述。初期玄門《承平經》中就有存思五臟神萬病都可消弭的說法,《內景經》擔當這一思惟並加以進一步闡揚。以為“存思百念視節度”,即要求存思身中百神,呼吸高低如一而除邪念。並以為“可用存思登虛空”,這是把存思之法當作學仙之道。能夠說,存思是玄門上清派典範的修煉體例,也是《內景經》的核心內容。所謂存思之法,《內景經》中包含兩個方麵內容,一是指存思身內諸神,彆的指存思身外之物。

《內景經》提出“三丹田”之說。關於三丹田之名,在此經之前的初期玄門籍中尚未呈現。《承平經》、《大洞真經》提到泥丸、心、臍等與之相乾的稱呼,隻要到了《內景經》才明白提出“三丹田”的觀點。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著一名神,故有“三神”。又因丹田之室,周遭一寸,故稱寸田,上麵彆離簡介三丹田。

經中以為肝開竅於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關鏡。肝氣上與三焦氣合,下為口中津液,津液過玄膺、明堂入丹田,真氣流佈,百骸受潤,則無疾病。脾為倉廩之本,納穀物生味道,化糟粕。它以為脾居中心,橫在胃上,外應神采;脾胃相合供應營養,那麼血脈暢達,筋骨健旺、肌膚豐潤、營養全軀,就能延年益壽。故它正視脾的服從,稱脾為下黃庭宮、人體的底子、五臟的要樞。肺為氣之本,開竅於鼻,布氣於七竅,主耳目聰明。以為肺氣起自三焦,能調度五臟之元氣,人若能把津液吞進丹田,那麼膚色亮澤,百脈暢達,齒堅發黑,不會朽邁。腎者精之處,天賦之本,元氣之根,主骨。經中以為腎主五臟六腑、九竊津液之相連,開竅於耳,腎氣充沛,則耳聰目明,筋強骨健、百脈暢達。又腎藏精,以為人若止精可長命。**以為,膽主定奪,為六腑之精。人若膽、力互用,能攝虎兵。又以為膽外名於端倪之間,喜怒皆行此處,憤則髮上衝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