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燈赤炭紅如日,旅夕何愁不易過。
其一
劉東星在《書道古錄首》一文中說到李贄在坪上的景象:“先生欣然不遠千餘裡與兒偕來。今後山中,曆秋至春,夜夜相對。猶子用健,夜夜入室,詰責《學》《庸》大義。蓋先生不喜紛雜,唯整天閉戶讀書。每見其不釋手謄寫,雖新學小生不能當其貧寒也。彼謗先生者,或未見先生而;倘一見先生,即暴強也投戈拜矣,又何忍謗,又何能謗之耶?”
在花溝逗留了一會兒,沿著河邊的一條巷子,來到了寨上。
坪上無花有酒錢,謾將沽酒醉逃禪。
老鄉先容說坪上村本來大著呢,統共有七十二院,院院相連。老鄉還記得小時候就在鐵路占用的處所,能常常看到房根和柱石。張家的祖墳修侯月鐵路時給挖了。說:“宅兆裡都是一個個小窯洞,內裡放著一具一具的棺材,冇有先人的,骨殖亂扔了,有先人的把墳移到到了榼山上,一堆白骨分不清誰是誰了,就那麼胡亂埋了。”一邊和老鄉說著話,一邊就聽到火車龐大的轟鳴聲從村邊穿越而過。賈家大院另一座院落的門楣匾額上刻有密密麻麻的小字,這些小字或許是張家大院由來的一個申明,但已被摳得臉孔全非,上麵覆蓋“為群眾辦事”幾個紅字,也恍惚不清了。張家大院的宿世此生或許成為了一個不解之謎。
又載:“宣統元年(1909),任黑龍江巡撫署民政吏治幕僚長,究覽東北情勢。入民國後,曆任山西雁門道尹、都督府秘書監政務廳長、警務處長、同蒲鐵路修建批示部襄辦。三十年中,除官山東之一短期外,以在山西軍署任秘書長為最久,譽滿三晉。抗戰軍興,幫手閻錫山,於忻口臨汾諸戰役,動員公眾,策反肅奸,以及經濟作戰,莫不謀慮精密,使敵進無所掠,退無所據,進獻特多也。民國三十年,任銓敘部長、測驗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創個人辦公與簡化公文,效果大著。三十八年,任行政院秘書長,力任艱危,備極辛苦。三十九年,任天下公事員高檔測驗典試委員長,為國掄才。同年,任測驗院院長,創職位分類、嚴人事辦理。四十四年,轉任總統府資政。”
提及這個村莊當年的風采,老伴兒說她嫁到這個村莊已經五十年了,“剛來的時候,這個村莊標緻啦,光牌坊就有五座。‘破四舊’的時候都拆了,打爛了。房頂上麵,角角上頭,石獅石馬,都雅的跟甚似的,現在都冇了。當時都不叫有這些東西,全毀了,如果不毀來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