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拾遺_花溝·寨上·坪上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從寨上走出來,看到一座殘破的牌坊雜在四周的紅磚房間,牌坊下立著兩塊石雕,經曆了光陰的洗磨已然殘損了,但還是儲存著雍容華貴的氣度。牌坊右首模糊的字樣有:“萬曆壬寅季冬立”。左尾落款為:“孫王爾相書”。牌坊中間的註釋已經看不清了,上麵用白石灰刷了幾個歪歪扭扭的筆跡,彷彿是“備戰”甚麼的內容,正在揣摩,走過來一名老者來,先容說:“這是劉東星當年為他教員修的墓,劉東星的教員叫王之洲。”說這個村莊固然都姓劉,但都是劉東星的旁係,劉東星的直係已經冇有先人了。

坪上村繁華的陳跡,除了張家大院的老屋子,另有村口殘存的牌坊遺址,遺址上隻剩下一塊石雕遺痕,中間暴露著榫卯的凹槽,圖案斑紋已完整看不清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平常的村莊,不但出過劉東星如許聞名的清官能臣和書香家世的張家,還曾留下過明朝聞名的思惟家、文學家李贄的身影和萍蹤。

走進另一座老院子,已近午餐時分,一名老婦人正在院子裡的小廚房做飯,奉告我們她八十三歲了,有三兒三女,娶的娶,嫁的嫁,都走了。這麼大一座院子,樓上樓下好多間,就剩她一小我住著,鄰居也搬了。我問她為甚麼反麵後代們一起餬口,老婦說:“我老了,和年青人吃不到一起,能拚集動哩,還是一小我居便。彆看老屋子破,比新房好住。到了夏天熱得短長了都還要返來,新屋子新是新,但是牆皮薄,冇有老屋子風涼。”白叟看上慈眉善目,一頂毛線帽子蓋著蒼蒼白髮,神采白淨,精乾利落,年青時的標緻風味模糊殘留在眉眼間。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劉東星又受命開通洳河。當時劉東星已得病在身,上書“求去”,天子多次下旨“慰留”,萬曆二十九年(1601),劉東星積勞成疾,逝於任上,享年六十四歲。

老婦人丁中的鎮上指得是端氏,端氏是沁水縣一個冇有了涓滴汗青感的汗青名鎮,現在繁華混亂,哄哄吵吵,熱烈的程度堪比一個縣城。

箭樓斜對過是劉家的祠堂,祠堂斜對過有一座新建的戲台。祠堂是本來的舊修建,卻被塗上了花裡胡哨的新色彩。傳聞有劉氏先人中一名退休教員清算了族譜,在祠堂裡重新安設了曆代宗親的牌位。

《李贄文集》中收有李贄當年在坪上留下的詩歌《九日坪上三首》《除夕夜道場即事三首》,編錄部分以下,以作左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