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風景舊曾諳_第102章 第四十三回中、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文昌帝君:中國官方和玄門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利祿之神。又叫文昌星、文星,偶然和文曲星、魁星混作一體。

林如海聽章回這番話雖說得細緻,循的倒是正理大道,又能分出緩急輕重,擺呈實際可行的層次,並不見平常少年人的踏實操切,內心倒頗感覺受用。又有從章回最後兩句言語,想起揚州城裡機戶也多,平常入夜以後,常常就能聞聲絡瑋機杼之聲,正要與章回再多說幾句,不料就聞聲吳太君喊“壽哥兒”,問:“如何眼不錯地就躲到前麵去了?看前麵就是集場。如何又彷彿有很多人通衢口候著?”

章回笑道:“mm讀書多,但不曉得我們這邊務農都講精耕細作,一年要收種稻麥兩輪,單論畝產早是遠勝孔孟之時,八口之家,有田五六十畝便可自足了;再加蓄養的雞豚狗彘,自種的瓜菜,塘裡撈的魚蝦,隻要老天不作歹麵孔,日子便很能過得去。隻是如此一年到頭勞作不息,卻不是江北、中原之地可比。再就是江南桑蠶夙來最盛,鄭朝黃道婆以後,棉紗又興。現在四鄉八村都廣種桑棉葛麻之屬,養蠶抽絲、紡紗織布,自家穿戴以外多為補助家用。是以更加繁忙,就到臘月也一定得閒。”

因而林如海趕快到吳太君身邊。公然見前麵往村口關帝廟廣場的大門路口烏壓壓站了有三五十人,瞥見吳太君一行過來,就有七八小我整衣肅手直迎上前,在吳太君肩輿前二十步處愣住,然後便一齊朝著吳太君跪下身來。林如海忙走疇昔檢察。這邊章回見狀,與林黛玉說了一聲,也超出黛玉並吳太君肩輿,往前頭相詢。

章回道:“大抵是五畝。”

卻說林黛玉從小到大,雖神京揚州的遠路走過兩趟,在榮國府時也隨賈母往清虛觀打醮,邇來揚州、南京各處走動更多,但是行動間不是車船就是乘轎,四周圍攏周到,要看外頭景色,不過從窗格子略略打量,且另有窗紗簾幕之類相隔。現在坐了竹肩輿讓人抬了走,四無遮攔,倒跟在自故裡子裡閒逛看景兒普通。極目所見,近的圩埂、遠的矮岡、高的旱地、低的水田,梔黃、油青、蒼翠、茶青一塊塊錯落相間,此中又有浩繁大大小小明鏡兒一樣的水池、寬寬窄窄玉帶兒似的溪渠,倒映了碧藍的天、綿白的雲,就像一塊綴了無數寶石美玉的織錦從麵前直鋪到天涯。黛玉不由歎道:“我舊時讀書,有‘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又有‘一水護田將綠繞’,雖多少能夠想見景象,到底明天賦算第一次曉得究竟是個如何的景色。”指著遠處稻田當間幾座農舍瓦屋,問章回:“屋子邊上的那些,但是桑樹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