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禦筆。內裡香燭敞亮,錦幛繡幕,固然擺著神主牌位,卻看不太清楚。隻見賈府的人遵循昭穆挨次排好站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樂隊吹打,三次獻爵,拜興結束,焚帛奠酒,禮節結束,音樂停止,世人退出。
這一套禮節結束後,賈敬、賈赦等人就趕快退出來,到榮府專門等著給賈母施禮。
這邊賈母的花廳上一共擺了十來桌酒菜。每一桌中間都設了一個小幾,幾上擺著爐瓶三事,燒著禦賜的百合宮香。另有八寸來長、四五寸寬、二三寸高的點著山石充滿青苔的小盆景,上麵都是新奇花草。又有小洋漆茶盤,內裡放著舊窯茶杯和十錦小茶吊,茶吊裡泡著上等的名茶。這些東西都是一色的紫檀透雕,上麵嵌著大紅紗透繡花草和草字詩詞的瓔珞。本來繡這個瓔珞的是一個姑蘇女子,名叫慧娘。她出身書香宦門之家,本來就精通書畫,隻是偶爾繡一兩件針線活當作消遣,並不是拿來賣的東西。這屏上繡的花草,都是仿照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草,以是格局配色都很高雅,底子不是那些一味濃豔的工匠作品能比的。每一枝花中間都用前人題這類花的舊句,詩詞歌賦都有,並且都是用黑絨繡出草字來的,那筆跡的勾踢、轉折、輕重、連斷都和筆寫的草書冇甚麼兩樣,也不像市道上繡品的筆跡那麼古板生硬。她不靠著這個技術贏利,以是固然天下人都曉得,但真正具有的人很少,那些世宦繁華之家,冇有這個東西的可太多了,現在大師都稱這個為“慧繡”。冇想到現在竟然有那些唯利是圖的人,比來仿照她的針法,騙那些不懂的人贏利。可惜這慧娘命短,十八歲就死了,現在想再獲得一件如許的東西都不成能了。凡是有這個東西的人家,就算有一兩件,也都收藏著捨不得用。有一群翰林文魔先生們,因為特彆珍惜“慧繡”的精彩,就感覺這“繡”字不能完整部現它的妙處,如許的筆跡如果說一個“繡”字,彷彿有點貶低它了,因而大師籌議了一下,就把“繡”字去掉,換成了一個“紋”字,以是現在都稱為“慧紋”。如果有一件真正的“慧紋”之物,那代價可就冇邊兒了。賈府最昌隆的時候,也隻要兩三件,客歲把此中兩件進貢上去了,現在就隻剩下這一副瓔珞了,一共十六扇,賈母當作寶貝一樣,不放在宴客用的各種陳列內裡,隻留在本身這邊,歡暢擺酒的時候拿出來賞玩。另有各種舊窯小瓶裡都裝點著“歲寒三友”“玉堂繁華”等鮮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