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姓打扮的小寺人在前麵小跑著開道,細細地踩平小徑上的雜草,拂去兩旁草葉上的露水,免得主子顛末時被沾濕衣襬和鞋襪。
姬無涯跟在天子右邊稍後,口中道:“陛下剛到此處,天氣隨即放晴,莫不是這仁義湖也通靈,曉得有故交前來看望?”
天子手拂雕欄,將目光悠悠地投向湖麵上的荷花:“朕當年救張大成,不過是剛巧路過、順手為之。誰知張大成一個平頭百姓,便將恩典記在了心上,哪怕不曉得朕這個仇人姓甚名誰,也刻了畫像家**奉,還刻了這滿橋的吉利話為朕祈願祝禱,知恩記恩報恩,其心可謂赤忱。可朕的臣子呢?朕一手種植,施恩不竭,他卻要吃朕的肉,喝朕的血。”
天子一步步走去,微有動容。
天子聽了他的話緩緩平複了起伏的胸膛,望著麵前的仁義湖,刻著字的木橋,和半湖紅白交映的荷花,彷彿吐去了胸中鬱鬱好久的一塊壁壘。
小寺人接過賞銀跪地回道:“回皇子殿下,奴婢叫寶文,在禦膳房跟著徒弟打雜。”
太子與眾皇子早就因天子方纔提到英王的話而心機各彆,此時見天子彷彿規複了興趣,拉著姬無涯興沖沖地持續走,都相互對視了一眼。
姬無涯笑而不語,隻伸手請天子先走上前麵的那座木橋。
李秉元將包冰塊的布還與小寺人,拋給他一錠銀子:“你叫甚麼名字?在哪個房當差?”
他在一塊刻了“博施濟眾”雕欄前愣住,手指拂過那平實的筆跡,想像著那名湖中救起的平頭百姓張大成,為報拯救之恩,是如何一刀一斧冷靜地為本身刻下了這很多祝賀祈願之語,緩緩開口道:“朕的百姓,要比朕的臣子們知恩。”
一池青水,半湖荷花。
隻見木橋所用的一塊塊棕褐色木質搭板,因光陰長遠而生了一層薄厚不均的青苔,又因剛顛末風雨,手拂上去觸感濕滑。但天子望上去,第一眼重視到的,倒是搭板的顯眼處刻了深深的四個字:
姬無涯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陛下是天子,是萬民之主,陛下之仁義當是對萬民之仁義。倘若以英王一人一時之恩德論陛下,比方是以一星一辰之明暗定浩大星空,失之公允,恰當中肯。”
帝王一怒之威壓,彷彿連湖麵的輕風都壓抑下去,一旁服侍的小寺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天子踏入橋上,眼神落在木橋的雕欄處微微一凝,不覺走近了兩步細細打量。
隨即從小寺人手中取出五六個冰塊收攏在掌心,雙手一合一碾,再翻開手掌,裡邊便是被碾得粉碎的碎冰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