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_第5章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比方,大人手裡拿一個籌辦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提前提,讓孩子說一句蜜語甘言,如果孩子不肯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模樣,直到孩子說了,纔對勁地把東西遞給孩子。另有的大人以恐嚇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找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雞雞之類的行動。或者看一個小女孩極喜好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來,說丟了或被彆人拿走了,直到小女孩急得大哭,大人纔拿出來。

3 給小板凳揉揉疼

當代都會餬口中,上麵那些玩弄孩子的詳細做法能夠未幾見了,但人們玩弄孩子的思惟體例還很遍及,孩子在很多場合下仍然是被玩弄的工具。這些玩弄行動大要上看已不那麼粗鄙,但它們與上麵那些玩弄行動的蠻橫本質是類似的,都包含了對孩子的不尊敬和不諒解。

她和小朋友玩耍向來不鬨定見,老是曉得通過“體例”來處理題目。記得有一次在幼兒園,圓圓和幾個小朋友列隊玩滑梯。排在最前麵的孩子老是第一個上去第一個滑下來,然後再第一個跑到上滑梯的處所,等前麵的人都滑下來,站到他前麵時,再一起上去。孩子們能夠俄然發明當這個“第一名”很風景,就開端爭搶。前麵滑下來的孩子冒死往梯子旁跑,但很難趕到第一的位置,因而有的孩子開端相互推搡,大喊大呼,鬨得情感很不鎮靜。圓圓也很想第一個滑下來,但她不會通過喊叫或把彆人推開這些體例爭搶第一。她讓本身少滑一次,等在梯子旁,待彆的小朋友這一輪滑下來跑到梯子旁時,天然就排到了她的前麵。她用恰當放棄的體例,既反麵小朋友牴觸,又為本身爭得了一次排到最前麵的機遇。

孩子小時候,輕微的磕傷碰疼的事會常常產生,我女兒圓圓當然也一樣。我們一方麵非常重視她的安然,另一方麵這些事情產生時,也不過分大驚小怪。儘量以輕鬆歡愉的表情相對,讓她感覺這是平常的、乃至是有些興趣的事。如果大人動不動就一臉惶恐失措,不但不能給孩子安撫,還會嚇著孩子,除了皮肉疼,心機上也會產生驚駭。

“玩弄”孩子,則是成人居高臨下地操縱孩子的老練,用心讓孩子犯弊端、抽泣和驚駭,目標是逗大人歡暢,給孩子帶來的是熱誠、擔憂和失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