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_第4章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我記得圓圓第一次因抱病注射是在一歲八個月,方纔懂點事,會說一些話。她得的是急性肺炎,我先帶她到門診看,大夫給開了針劑。取上藥後,我奉告她要帶她去注射。她能夠對幾個月前打防備接種針另有印象,透暴露驚駭的神采。

圓圓上幼兒園時,有一段我事情特彆忙,就由她爸爸接送。她爸爸單位離幼兒園很近,幼兒園放學早,爸爸接上她還不到放工時候,就把她帶回單位再待一個小時纔回家。

小孩子實在最懂事,大人隻要精確地把來由陳述給孩子,孩子是會聽懂的。她抱病不舒暢,必定也想早點病癒。

我開端並不曉得這件事,孩子那麼小也冇有才氣把她的不快講給我。成果過一段時候後,我俄然發明圓圓和外人打交道時透暴露不自傲,說話不像之前那麼風雅了,常常是想說又拿不準,眼神一片猶疑躲閃,特彆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時。這讓我有點焦急,但一下子也找不到關鍵,就檢驗我們對孩子的教誨出了甚麼題目,在餬口中更留意讓她多和彆人打交道,培養她的自傲。

有一次,我在病院走廊裡看到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回絕注射,他的父親,一小我高馬大的大男人如何都弄不住他。父親看來也是用了力,幾主要抓住小男孩,最後都被擺脫。阿誰小男孩的抵擋真能夠用“拚了命”來描述,小小身軀發作出驚人的力量,淒厲的哭喊聲讓人感到震驚,整條走廊都被轟動了。

就說注射這件事,一輩子要碰到很多次,如何麵對注射,並不是件完整能夠忽視的小事。何況由此帶來的一些心機影響,還會遷徙到其他事情上。大人千萬不要以本身的感受去衡量孩子,以為這很簡樸,隻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利用著打了就冇事了。家長應教誨孩子儘能夠安靜地接管,並培養他們忍耐痛苦的勇氣。

她打防備接種針時還不太會說話,懵懵懂懂中被紮了一下,有些痛,哭了幾聲。針頭一拔出去,我從速說:“咦,你看這個杯子上另有個小貓咪呢。”她的重視力被杯子上印的貓咪吸引住了,就健忘被針紮這回事。現在我說要注射,能夠喚起她的阿誰印象了。我抱著她走到措置室門口時,她俄然說:“我不注射。”

這件事確切是大人冇做好,給孩子帶來驚駭了。

而病房裡的其他家長,每天都采取利用、恐嚇、強迫的手腕讓孩子注射。針紮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彷彿比彆人多疼多少倍似的。家長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冇有教會孩子在碰到困難時英勇麵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