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_第24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她的兒子上小學二年級時,新換了一名語文教員。一年級時的語文教員是個男的,此次換來的是個女的。女教員給孩子們上第一節課時,說要“開導門生的察看力”,就讓孩子們說出本身和前任男教員的分歧。

比如這件事,你能夠先問孩子是不是感覺不鎮靜,感覺委曲;起首要對孩子的情感停止安撫,表示你的瞭解。然後問孩子是不是感覺教員做得不對,那裡做得不對,寫功課的意義是甚麼,教員的行動是否實現了這個目標,教員把一張無關緊急的卷子看得那麼重反應了他如何的一種熟諳,這類熟諳和孩子的熟諳首要辨彆是甚麼,誰的熟諳對學習更好,教員如何做是對的,如果你是教員你將會如何措置……問答過程中,必然要重視小我思惟的客觀公道,不要帶著情感說話,目標要指向題目本身,而不要指向教員。通過連續串問答,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情的底子弊端在於教員看法上的弊端,以是本身能夠回絕重寫一遍卷子,今後碰到近似的事情也要有勇氣說不。”

在這個例子中,教員不該該活力,即便孩子的話讓她略有難堪,也應當鎮靜地予以必定。小孩子的思惟非常純真,他想的必定冇教員想的多。既然現在是教員做得不鐺鐺,孩子來向家長乞助,家長起碼應當表示瞭解,奉告孩子他的設法冇錯,他能發明彆人發明不了的東西這很值得表揚;同時奉告孩子,教員不該該不歡暢,不過既然教員不風俗彆人如許說,那麼今後我們在講堂上就不說如許的話。

家長不住地點頭。我內心也很但願這些話對她有效。

看來我的話對這位母親產生了影響,她問我:“詳細地說,我到底該如何做,如何和孩子說這件事?”

我非常賞識孩子的觀點,她小小的心,已超出了多年來人們常有的功利性的思惟體例,開端從人類體貼精力和悲憫情懷解纜來思慮題目,這確切是值得讚美。

接下來的話能夠是家長當下最想曉得的,她的眼神充滿等候。

這位家長不住地點頭,看來她的思路垂垂清楚了,但她還是有一個很大的顧慮。她說:“現在黌舍辦理得比較嚴,教員雖不吵架孩子,可萬一如許做惹得教員活力,給孩子小鞋穿如何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