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_第21章 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10)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3]王麗編,《我們如何學語文》,作家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362頁。

平時我們很情願共同窗校做一些事情,此次這個事比較彆扭,我們心照不宣地都有些不想做。我對圓圓說:媽媽還這麼年青,也很安康,為甚麼要你來給洗腳呢?哪怕我老了,隻要本身無能,洗腳這個事也不肯彆人代庖。人與人之間能夠相互幫忙,相互關愛,但隻要一小我需求幫忙時,我們纔有需求去供應幫忙。關愛的體例得體,才氣給被關愛者帶來歡愉,不然的話不如不做。

在寫作中“說實話”開端是認識題目,到最後就變成了風俗和才氣題目。如果一小我從小就被一些子虛練習包抄,那麼他便能夠喪失了說實話的風俗和才氣,不是他不想說,是他已經不會說了。要規複這類才氣,也需求下很大的工夫。當代聞名作家畢飛宇說,寫作“起首是勇氣方麵,然後纔是技術題目”[20]。寫作中說實話的勇氣,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輕易培養,擔擱了,或許一輩子也找不返來。

[9]王麗編,《我們如何學語文》,作家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1頁。

厥後黌舍調集家長開會,教誨主任談到這一次活動,很動情地談到兩個奸刁的孩子通度日動呈現了竄改,以申明此次活動達到了很好的結果。那兩個孩子都是寫他們給媽媽洗腳,發明媽媽的腳那麼粗糙,長滿了厚厚的繭子,他們是以很心疼媽媽,決計今後好好愛媽媽,用好好學習來酬謝媽媽。

我笑了,像常日裡常常做的那樣,雙手把她的麵龐掬住,用力往中間擠,她的鼻子就陷在了兩邊凸起的麵龐中,嘴像豬鼻子一樣拱起來。我親親她的小豬嘴說,明天早晨媽媽和爸爸都不加班了,現在我最想我們三小我一起到內裡漫步,你好長時候冇和爸爸媽媽一起漫步了吧。圓圓鎮靜地說好,我們就一起出去了。那段時候我們三小我都很忙,如許的落拓還真是可貴,恰好能夠一邊漫步一邊把這段時候積累的話聊一聊。

她說是讓孩子瞭解媽媽、體貼媽媽,通過給媽媽做事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我又問她,那麼你想做一件事向媽媽表達愛嗎?她點點頭。

[3](蘇)蘇霍姆林斯基,《給西席的建議》,杜殿坤編譯,教誨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326頁。

[14]錢理群,《語文教誨門外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77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