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_第9章 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到圓圓十週歲小學畢業時,她已讀完了金庸全數的武俠小說,十四部共約3、四十本;鄭淵潔係列童話故事數本;彆的另有本國名著如《簡愛》、《魯濱遜漂流記》及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等,彆的零散的兒童文學冊本以及各種報刊雜誌則不計其數。

在2008年召開的天下人大代表集會上,有一名代表發起應當讓小門生學習繁體字,多家媒體對這一發起停止了報導。這位代表的設法很好,但我憂愁的是,如果這一設法被貫徹到黌舍講授中,讓孩子們用現行的通例識字體例學繁體字,小門生真的要被累死了。

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整按書上筆墨,一字字給她讀。

有一次圓圓和我從小店買東西出來,帶出滿眼戀慕的神情,說她長大抵開小賣部。我問為甚麼,她說我們買東西要費錢,開小賣部的人就不消耗錢。我厥後發明她和鄰居小朋友在一起玩開小賣部的遊戲,相互扮演店東和主顧,扮店東的人老是很有幾分對勁。看來她滿心想做個小店東,由此我想到和她玩開小賣部的遊戲。

清楚地記得在圓圓一歲八個月時,爸爸的同事來串門,圓圓站在叔叔身邊給本身講故事,很投上天讀著《醜小鴨》。她用小手指著書上的字,一字字讀到:“小鴨孤零零的,無精打采地走到河邊……”她一頁頁地翻著,“讀”得根基上一字不差。叔叔見狀大為詫異,覺得她識字。我笑說,那裡,她把我給她讀的內容都背會了。她當時必定冇有筆墨的觀點,估計她當時並不曉得嘴裡的唸唸有詞和手指所指有甚麼乾係,隻是在機器地仿照媽媽講故事時的聲音和行動。

圓圓並不是那種兩、三歲就能熟諳幾千字的“神童”,我也從冇決計教過她認字,冇給她做過一張識字卡。但就在她過完六週歲生日,離上小學另有半年多的時候裡,她給了我們一個欣喜――俄然間熟諳了那麼多字!

現在小門生學業承擔重,除了由太多“課外班”帶來,更首要地,是不精確的講授體例所帶來的。孩子們門生字的路子根基上限於課文,每個生字動輒寫十遍二十遍,孤登時去認去寫,這使孩子們支出了非常艱苦的勞動,卻獲得很少的成績。寫簡化字尚且把孩子們愁得要命,寫繁體字……孩子們要曉得了,必定反對這個發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