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_0089 吳中玉郎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葛洪躍下車來,先細心打量沈哲子幾眼,看到少年精力開朗不似起初那麼柔弱,情意略有平複,看來這小子並未鬆弛本身傳授的攝生課業。他固然不喜沈哲子,但這小子倒是他那老世叔的獨一衣缽傳人,臨終拜托,心內對沈哲子還是不乏體貼的。

沈家豆腐發賣未久,就有人敏感的發明瞭這個功效,常服吳興玉板可減緩暗疽之患,再被沈家加以推波助瀾,更成為服散者必備食譜。

豆腐味道,實在也就那樣,算不上珍羞。時下各地不乏磨漿做豆腐,但品相實在是差,隻能算粗鄙吃食,號為渣腐,隻要貧乏主食的貧寒之家纔會吃。更有甚者,直接將這渣腐拌著草料豢養牲口,實在暴殄天物。

沈哲子哈哈笑著將兩人請上小舟,至於那些車駕行李,自有沈家仆人策應運回龍溪。

“必不讓兩位高朋絕望!”

沈哲子聽到這話,倒是頗感不測。他知葛洪疇昔一年始終留在紀府,以照顧紀友這個世交獨苗,是以他聘請紀友的時候,趁便也修書聘請葛洪來做客,但內心並不抱但願。

而那些搶種菽糧的人家,則因糧患不得不壓價出售,更加降落了豆腐的製作本錢。

聽到這話,紀友也插口道:“是啊,我在建康也嘗過那雪乳流膏的玉板玉茸,味雖甘淡,清趣盎然。特彆維周你那一篇《玉板賦》,佐之而食,實在一件雅事。”

一艘烏篷輕舟破開水流,緩緩停靠在竹木搭建的船埠前。比及劃子停穩,箕坐於船頭的沈哲子便活絡躍起,跳上船埠,向著不遠處停靠於道旁的牛車疾行而去。

但這後遺症就是吳中各地掘坑打洞成風,各家都胡想也能挖出一個醴泉,此中武康山更成為首選,引得很多人簇擁而至。

兩人彆後相逢,表情都是愉悅,相互笑談幾句,紀友才驀地想起同業另有彆人,趕緊說道:“麵睹維周之清馨,讓我神清氣爽,竟忘了世叔還在火線車駕上。”

葛洪眼瞼一垂於車上望了沈哲子一眼,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首要,第一眼看到這小子,葛洪就感覺其巧舌令色,彆後一年偶想起這小子所為,固然也有竄改,但相互見麵後畢竟喜好不起來,難稱投機。

以此時風再來反推豆腐,反應可謂龐大。在沈產業能跟不上的開初,一方豆腐售價乃至高達萬錢!以沈家五銖錢作為物價標準,一斛粳米三千錢,一斛菽糧兩千餘,一斛豆類可出產豆腐五到六方,這就是幾十倍的利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