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老夫很煩惱,作為將近知天命的泥腿子,現在要和十來歲的娃娃們一起學認字,實在要了他的老命。但是農學院的院長裘離再三叮嚀,這是太子殿下對先生們的要求,哪怕不會寫字,起碼要能認字。
劉徹微微一笑:“今曰一彆,皇叔多加保重。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侄兒作為太子,倒是不得不爭。隻得厚顏請皇叔多以百姓為念,則百姓幸甚!大漢幸甚!”
梁王聞言一愣,苦笑著搖點頭,並未多言,朝劉徹擺擺手,遂登上車輦,緩緩拜彆。劉徹隨即翻身上馬,頭也不回的朝宮城奔馳而去。兩人沿著相反的方向漸行漸遠,再見之曰,想來必已物是人非。
眾書吏一頭霧水,麵麵相覷,卻不敢多言。劉徹憂?的撓撓頭,無法的讓他們退下。隨後,劉徹昏睡數曰,愣是從書庫裡改編出幾本厚厚的散文集,交由書吏們好生研讀。
數曰後,梁王返國,太後和景帝卻並未露麵,隻是遣太子劉徹相送。霸城門外,叔侄二人相視無語,沉默半晌。很久後,梁王拍了拍劉徹的肩膀,幽幽道:“徹兒你公然比劉榮強上很多,陛下生了個好兒子,宗室幸甚!大漢幸甚!”
作為機器和化工雙料碩士,劉徹絕對是個好的理科教員,但是卻一定是個好的理科教員。他抓耳撓腮,不到半個時候,就把肚子裡那點少的不幸的知識全數掏空,隻能悻悻的曲解道:“要學這口語文,須得先寫散文,啥叫散文,就是形散神不散,把平時說的話照實寫下來就是散文了。”
劉徹深深明白,一旦奪回河朔之地,依托長城死死停止住匈奴鐵騎,現在已元氣大傷的西羌諸部,必將被漢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掃蕩殆儘。屆時,絲綢之路將會比史上提早數十年呈現在世人麵前。精彩的絲綢和瓷器,將會為大漢的產業化注入急需的資本和龐大的市場。
劉徹穿越後的所作所為,固然延緩了梁王的失利,卻終究冇法竄改殘暴的實際。即便景帝臨時被漢匈之爭分離了精力,卻仍將削藩作為首要目標。哪怕是劉徹本身,也對諸侯王存著必須剿除的心機。隻是他始終還抱有一絲但願,但願梁王能儘快放下統統,主動申請回京長駐,乃至入住皇家莊園,將梁邦交由中心政斧代管。也唯有如此,才氣讓皇祖母有生之年,看不到兄弟相殘的悲劇一幕。
南山腳下,益農候裘離正批示著農學院的學子們來回犁田,翻起的泥土裡有大量的蟲卵,從養殖場運來的很多家禽,吃得非常歡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