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闕三國夢_第117章 淺議軍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扶植一支能打敗仗的軍隊,練習手腕隻是末節。秦師勇如虎狼,剪滅六國。趕上山東義兵還不是一敗塗地?”

“公子,這、這太好了!若大家都照此練習,那營中麵孔還不煥然一新?一旦上了疆場,敵軍不得嚇出屎尿來?”魏延鎮靜起來,不顧場合飆起了粗口。

劉禪一出口便立論煌煌。在劉備和黃忠聽來,這個論點可就非常別緻了。中國的軍究竟際研討始於周朝,而後以《孫子兵法》的呈現為標記,至春秋戰國生長成熟。再顛末秦漢的進一步深化,其間出現出的軍事著作數不堪數。

孔明如有所思,問道:“禪兒,無妨再說詳細點。衣食住行、站臥坐走,當作何標準?如何履行?如何評判?練習內容詳細如何?標準如何來定?”

“先說第一個題目。軍事是政治的東西,是處理政治題目的終究手腕。基於此,軍事勝利的前提天然就是政治的精確性。淺顯地講,戰役是人打的,也是為人而打的。為甚麼樣的人去兵戈,將決定有冇有人情願兵戈。孫子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指的就是這個。”

“師父,弟子隻是打個樣供大師參考。我一日虎帳也未待過,是否合用,安敢妄言?當然,若能去虎帳切身材察,或能幫手出出主張。”

“不可!”劉玄德大嚷一聲,顧不上被驚著的劉禪和黃忠,自言自語道:“這等大事隻我們三個切磋怎可?來人,速請二位智囊與翼德、文長兩位將軍過府,有要事商討。”

劉禪微微一笑,不慌不忙應道:“黃老將軍問的不錯,但是這並不衝突。所謂春秋無義戰,七雄相持二百餘年,撻伐不竭,百姓不堪其苦。孟子述之曰,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彼時最大的民氣為何?是閉幕戰亂,還天下以承平!對公眾而言,不管是秦亦或六國,誰能夠結束亂局、規複民生,誰即為正統。嬴政繼六世餘烈,而東方諸侯兀自頹廢,戰而定天下者,勢也。二世亡秦,實乃不恤民力之過。窮奢極侈、苛政暴刑、儘失民氣,乃至陳勝吳廣揭竿一擊,而天下鹹從。此非正應其理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