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磾,聞名經學家馬融的族孫,年青時已傳承了馬融的學說,並且以才學入仕朝廷。曾任諫議大夫、光祿大夫、射聲校尉、太常和太尉,與議郎盧植、議郎蔡邕、楊彪等一同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補續《東觀漢記》。馬日磾之以是能曆經數次禍亂而聳峙不倒,不是因為他的政治才氣強,而是因為他始終不捲入政治鬥爭。以才學立世,隻忠於天子。
“何必比及太傅致仕以後?洛陽皇宮複建結束之前,陛下還需暫遷宛城居住,太傅天然是要一併隨行的呢!”何鹹笑道。
“對!幸虧文和提示得及時!”何鹹拍著額頭自責道。
“水鏡書院掃榻以待太傅!”何鹹恭敬執禮道。
“末將在!”
“恰是鄙人!蔡中郎,你現已無罪,放心療養,早日病癒!”何鹹道。
“這有何難,來人,速傳薑太醫,伴隨驃騎將軍去一趟天牢!”劉協叮嚀身邊的小寺人道。
“驃騎將軍此話當真?”馬日磾問。
“太傅大人請講?”隻要馬日磾等人不要反對,甚麼都好籌議。何鹹不是董卓,還真不敢隨便拿這些老冬烘的命開刀。
“主公賢明!”賈詡不失時機地拍了一記馬屁。成大事者不拘末節,在賈詡看來,何鹹能從大怒當中復甦過來,沉著判定利弊,做出最精確的挑選,相稱可貴!這一記馬屁,他拍得心悅誠服。
在暗淡的天牢當中,一股股惡臭不斷襲來。何鹹終究在一間儘是肮臟的小牢房中見到了奄奄一息的蔡邕。何鹹的確不敢信賴,麵前的這位形如乾枯、衣衫襤褸、披頭披髮的糟老頭子就是傳說中琴棋書畫,詩賦五經,數術天文樣樣精通的一代大師。
何鹹長歎一聲,曉得賈詡說得冇錯。固然王允在殺董以後,權力慾望急劇收縮,將朝政大權一攬於手中,解除異己,毒害本身看不紮眼的人,但那些,還真不敷以定他的極刑。
蔡邕被王允打入天牢之前,官拜左中郎將,故有“蔡中郎”之稱。
“冇死,卻也離死不遠矣!”馬日磾歎道:“伯喈乃脾氣中人,固然不恥董卓之所作所為。但董卓畢竟對他有提攜之恩,有感而歎,卻被王司徒打入了天牢。得病也冇得醫治……傳聞已經病入膏肓矣!”
蔡邕掙紮著展開渾濁的眼睛,嚅囁道:“但是衛將軍何忠信?”
蔡邕,可謂東漢末年的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音樂家、大畫家和大書法家。其通經史,善辭賦,書法精於篆、隸。尤以隸書成就最深,名譽最高,自創“飛白”體,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本六經筆墨。蔡邕以為這些經籍中,因為陋儒穿鑿附會,筆墨誤謬甚多,為了不貽誤後學,而奏請正定這些經文。詔允後,邕親身書丹於碑,命工雕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亦稱《熹平石經》,是中國第一部石經。傳聞石經立後,每天旁觀及摹寫人坐的車,有1000多輛,街道也是以堵塞。王允撤除董卓後,蔡邕因觸景生情歎了一口氣,王允得知後大怒,蔡邕要求刺麵砍腳換一命,以便完成漢史,王允不肯,蔡邕遂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