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固然朝政混亂,但百姓餬口還勉強過得去,而民難,很大一部分在於天災。靈帝當政期間,產生大範圍天災十數次,包含水患、水災、疫災、震災等,受災範圍都很大。
從靈帝親政,到中平元年黃巾亂起的十五年間,大漢產生戰亂近三十次,但處所民亂獨一兩次,其他九成多為外族之亂。
“袁紹乃一時豪傑,何況另有太傅袁隗在,不會不曉得外兵入京的大害,他究竟是如何想的?”姬平皺起眉頭,袁紹這批士人固然極度,但士人一貫重視名聲,他們還不至於謀反吧?
在文明上,靈帝也很有建立,令蔡邕等人校刻熹平石經,作為官定儒家經本,成為儒學史上之盛事。同時對於士人把持太學,也建立了鴻京都學,提拔職位較低的豪門後輩,以製衡士人太學權勢,但士人權勢過分強大,畢竟是失利了。
而對於當政期間最嚴峻的外族侵襲,靈帝先是持續任用名將段熲安定羌族,使羌亂停歇了十五年,厥後又任用劉虞,停歇了烏桓之亂,使遼東百姓安居,同時在黃巾之亂中任用皇甫嵩、盧植、朱儁等一多量將才,安定了民亂。
現在聽荀攸所說,姬平鑒定,應當是何後前幾日反對誅殺十常侍以後,袁紹又向何進提出了調集四方虎將和豪傑兵脅太後。
不過固然如此,靈帝駕崩後陵號仍然是文陵,明顯是群臣獎飾其在文明上的作為。
以後又回絕十常侍辟召,標新創新的“隱居”在洛陽,非名流不見,申明速起,士無貴賤,爭赴其庭。在這方麵,姬平就很不睬解那些好名的士人腦筋裡是如何想的。
他感覺,實在靈帝也不像先人所說的那麼昏聵,固然有很多怪誕無稽的行動,但本身才氣還是比較強的。
而對於士人和黨人在這天下大亂中扮演的角色,從看到的文獻,連絡後代史學家的闡發,姬平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靈帝又曾問弘農楊奇:“朕何如桓帝?”楊奇暗諷:“陛下之於桓帝,亦猶虞舜比德唐堯。”話中之意是虞舜和唐堯一樣賢明,而你與桓帝一樣昏庸。
從這個角度來看,能夠說是黃巾之亂的猖獗粉碎和劫奪,激發了大範圍的民不聊生。
此次荀攸少了前次的拘束,不過麵色非常凝重:“陛下,袁紹為大將軍畫策,要大將軍召四方虎將及豪傑入京,兵脅太後。”
並且姬平發明,靈帝還是很會用人的。他寵任寺人,但並不完整科學寺人,當政期間,肅除了王甫、曹節等有實權大寺人,任以權勢職位稍差的十常侍,將寺人權勢掌控在了皇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