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沈家則無人當回事,僅僅是一場測驗罷了,恰好沈侃也不肯張揚,樂得無人重視。
沈雨琴信心實足的道:“必過的,就是來年鄉試,也必中秀才。”
發下題目,沈侃一看,第一場是史論一篇,題目是“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一早趕到縣學的沈侃在迴廊裡找了個角落,石凳子上墊上軟緞,坐下來候著。
很快,就見各縣的童生紛繁出去,年紀小的隻要十幾歲,看起來活力興旺,也有小小年紀老氣橫秋的;年紀最大的起碼六十多了,老態龍鐘,走路都要靠人攙扶,卻還是要考取功名。
沈雨琴叫道:“我有甚麼好處?不過是看他們很班配,錯失姻緣怪可惜的,再說五哥夙來又對我好。”
測驗根基與鄉試一樣,到了時候,周學正等官員出來燒香祭拜一番,然後命童生們列隊挨個通過查抄,不準夾帶小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