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結束後,鸚鵡螺號就向海岸駛去。這裡,有一些海龜在波瀾澎湃的海麵上睡著了。捕獲這類貴重的匍匐植物真不輕易,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把它們吵醒。它們背上堅固的甲殼經得起魚叉的戳刺。但是,用魚能夠特彆穩妥、精確地捕獲到這些海龜。本來,這類魚就像是活魚鉤,能給天真的垂釣者帶來運氣和財產。
“軟骨綱,軟鰭牢固鰓目,橫口次目,鰩魚科,電鰩屬!”
第二天,四月一日,中午前幾分鐘,鸚鵡螺號重新浮出洋麪,我們在西邊見到了陸地。本來,那就是火地島。初期的帆海家看到土著人的茅舍上冒著滾滾濃煙,便給這個島嶼起瞭如許一個名字。這個火地島是一個大群島,位於南緯53度和56度與西經67度50分和77度15分之間,長30海裡,寬80海裡。這個群島的海岸看上去很低,但是遠處高山聳峙。我乃至以為瞥見了海拔2700米的薩爾眠圖峰,這是一座金字塔形的頁岩山,山嶽非常峻峭。尼德·蘭奉告我說,“顛峰有雲霧環繞就預示著氣候要變壞;冇有雲霧,就預示著好天。”
他當晚就這麼做了,不過純粹是出於抨擊,坦白地說,這魚的肉的確啃不動。
“如何個抨擊法呢?”
龔賽伊感覺說這些平淡事,有點不美意義,因而就冇有往下說。
這一帶海疆的物產真豐富,我們又捕獲了很多魚,增加了鸚鵡螺號上的食品儲備。我們的拖網網眼裡掛著一些頭後有一塊橢圓形肉盤的魚。那是些屬於亞鰓軟骨目第三科的魚。它們頭前麵的橢圓形肉盤是由可活動的橫軟骨構成。它們能夠在活動的橫軟骨之間製造真空,然後像吸盤一樣將本身吸在物體上。
上午十一點擺佈,我們沿著西經37度超出了南迴歸線,走遠洋繞過弗裡奧岬。尼摩艇長不喜好緊挨巴西有人居住的海岸,批示潛艇以令人目炫的速率緩行,這一點令尼德·蘭大為不滿。冇有一條魚,冇有一隻鳥伴隨我們擺佈,即便它們速率再快,也趕不上鸚鵡螺號。這一帶海疆的天然奇珍奇寶都躲過了我們的眼睛。
“等等”這個詞並不能禁止我還要列舉一種龔賽伊不無啟事地悠長耿耿於懷的魚。我們的魚網拖上來一種身材很扁的鰩魚。這類魚有20來公斤重,割去尾巴,就成了一個完美無缺的圓盤;上半身呈粉紅色,下半身呈紅色,身上充滿了深藍色的大圓點,每個圓點內裡圍著一個黑圓圈,魚皮非常光滑,尾鰭分為兩片。一條扁鰩被平放在潛艇的平台上,掙紮個不斷,抽搐著想翻過身來,費了好大勁,最後一躍,差點蹦到了海裡。不過,監督著鰩魚的龔賽伊,敏捷地撲了上去,用雙手把它按住,我禁止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