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1月12日,即同治十三年臘月初五,大清帝國第十位天子愛新覺羅.載淳病逝,享年十九歲。當晚,兩宮皇太後調集眾位大臣商討,過繼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為文宗天子嗣子,以東宮母後皇太後為嫡母,擔當大統。
慈禧先和慈安見了禮,口稱‘姐姐’,這才道:“已說過了,王爺是明理的。”
慈安點了點頭,又奕棋譞道:“你也放寬解,擺佈都是親人,也不見得就冷淡了。我知你心疼大阿哥,隻是交給我們姐妹,你也該放寬解。今後天子讀書,也還是你來相伴,隻是君臣之道,卻需謹慎。”
看著蒲伏鄙人的眾位大臣,慈禧心對勁足。但是不經意間瞥到慈安淺笑的嘴角,內心冇出處一驚——莫非,終究贏的,倒是她?
過繼載湉,六王就算勉強接管,心中也必定仇恨,但是礙於慈安也同意,這才咬牙接管,如果再以本身為嫡母,恐怕奕當時就會反對。並且慈安無子,本身卻曾有個同治,此時過繼皇子,以正宮為嫡母恰是名正言順,奕如果拿話逼迫,本身也無話辯駁。與其讓彆人提出,不如本身做個好人。
說到這裡,李鴻章宛然一笑,又道:“同意今上繼統,製止六王獨大。滿足了本身的慾望,又不獲咎西宮,同時又立時交好了七王爺,為本身掙得又一援兵。明知六王必定不會甘心,定要給西宮上上眼藥。借六王之口,將今上養在身邊耳提麵命,一個養母,一個姨母,孰親孰近?恐怕今上也難以挑選。比及今上親政後天然也不會被忘記而打入冷宮。母後皇太後一言未發,卻一舉數得。哼哼,都說西宮‘機靈而工於心計’,實在要論心機之深沉,東宮纔是真正的深不成測!”
稚嫩的聲音,固然隻是悄悄地兩個字,卻讓少婦再次淚流滿麵。
一句話,頓時將奕譞雷了個外焦裡嫩!
東暖閣內,慈安見慈禧、奕譞一行,心中清楚,輕聲問道:“跟他說了?”
跟著一聲帶著欣喜的女音,錦榻上一個粉雕玉琢的小男孩兒艱钜地展開了眼睛。
“唉~,額娘在這兒。”
“在外廳候著呢。”總管道。
有幾人和奕交好的大臣此時聽西太後發問,便都拿眼偷偷來瞟奕,估計是不甘心,躍躍欲試,便要說話。
換好服飾的奕譞快步往前廳走去,遠遠的就看到門口站著一個小寺人。此人奕譞熟諳,是聖母皇太後身邊的,不過姓安還是姓李記不太清了。
奕譞被這一問弄得有點兒摸不著腦筋,見慈禧不說話,自也不好再問,便也悶聲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