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都講看王揚,則更像看個金玉其外的草包。
“此人看來是清談中人物,有才無學,非能對談學問之輩。劉昭選他上場,焉有不敗之理?”
王揚用心說道:“本來如此......以是古文尚書傳承這麼久,天下統統抄本都同時改了這個字。還真是巧啊!”
“還九十九條,如何不說兩百條啊!”
今文陣營則大為嚴峻,劉昭更是眉關舒展,麵色凝重至極。
之前王揚一副很有掌控的模樣讓他略微規複了些信心,他固然不知王揚為甚麼在三位都講都崇尚《古文尚書》的環境下,仍然有底氣下台一戰,但想到王揚平時各種讓人詫異之處,他還是挑選信賴他。
“是嗎?快找!”
“帶《孟子》了嗎?我記得那邊彷彿有影字......”
劉昭隻覺頭痛,手按太陽穴;柳憕則滿臉笑意,等著看這場鬨劇如何結束。
以是可想而知王揚的話在現場引發如何的軒然大波了。
“先秦真的冇有‘影’字嗎?”
不愧是連經學大師王儉都看重的柳家二公子!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覺得道。’諸君現在笑我說的話,但等我闡述以後,便不會發笑了。”
就算退一百萬步,他真猜對了,也底子冇法證明!
世人本來就不信王揚的話,待他說出能列出九十九條證據以後,便更加以為王揚在誇誇其談,大吹法螺。
不是王揚發音不清楚,而是底子冇人會把尚書和“假”這個字聯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