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_第30章 問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黑漢道:“我家公子尚未作答,你安知他想不出來?”

王揚向有才辯,如果想駁他這句話也能做到,但他卻不肯意這麼做。他製止了要上前爭辯的黑漢,向儒生一揖:“我這裡有封手劄,煩請轉交祭酒。”

現任荊州刺史乃是當明天子第四子,巴東王蕭子響,荊州人凡是說“王爺”,而不說甚麼王,普通指的就是他。

儒生這才放下書,昂首看向王揚:“想用琅琊王氏的牌子做說客?”

黑漢則更加感覺本身跟對了人,看著王揚長身玉立,白衣飄搖,心道:以公子的才學品德,就該穿如許都雅的衣服啊!

“我出三道題,你若能答對,我就為你通報;但你若答不上來,就永久彆登我郡學大門!”

儒生重整旗鼓,又問道:“《左傳》記晉國遷新田,楚國先遷邾,再遷繹,這三條《春秋》為甚麼不記?”

儒生等了一會兒,嘲笑道:“想不出來就歸去吧。我荊州郡學,不是任何人都能進的。”

“議論學問。”

南朝親王的封號都是“食封”,所謂食封即隻食賦稅但並冇有封地管理權。實際權力還要看官職如何。

王揚看了眼呆住的儒生與眾學子,持續說道:“以上七處,皆非諸侯本意之遷。《春秋》唯記遷都而不點明‘迫遷’,一來不附和諸侯不上報王室,自行遷都。二來不欲讓吳、楚蠻狄得誌。這恰是《春秋》一以貫之的尊王攘夷之義,即所謂‘微言大義’者也!”

世人呆立原地,半晌無聲,王揚也不催促,就這麼悄悄等著。

王揚笑道:“這是第三道題?”

儒生對勁的神情頓時一滯。

儒生當即收起小覷之心,嚴厲問道:“《春秋》記錄諸侯自行遷都者有幾處?”

“莫非他想到入夜,我也要比及入夜?”

王揚回聲說道:“子曰:‘君子成人之美’。《易》雲:‘有孚惠心,勿問元吉’。”

“《論語·學而篇》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博愛眾,而親仁,行不足力,則以學文’,是以文為最末之事。可《述而篇》又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又以文居首位,何也?”

黑漢見王揚閉目不語,擔憂他被難住,便說:“由你出題本來就不公允!你是事前籌辦好的題目!可我家公子要現想!如果讓我家公子出題,保管你一題也答不出上來!”

眾學子連連點頭,俱覺此題目提得刁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