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拿過通道:“有書契在此,一驗便知。”
故而王揚的這首《詠謝安》,正可謂“溜鬚拍馬”溜對了工具!
小凝穿戴粉色衣裳,梳著雙丫髻,眸子靈動,長相甜美,若單獨走到大街上,也是光彩照人,說不定會被認成是某個富戶人家的娘子,隻是在謝星涵身邊,任誰一眼看去都是丫環的身份。
此詩前四句改自杜牧的《遣懷》,暗合謝安攜妓入東山,士大夫相謂言“安石不出,當如百姓何”的典故。五句言謝安阻桓溫稱帝;六句頌淝水之戰,謝安適棋退兵。七八句講的是一件有關謝安的軼事 ,也是王揚此次“送信大計”的靈感來源。
四個青衣男人在間隔王揚三步遠的位置停下,並非因為王揚說的話,而是他們接到的號令就是嚇退這些人,既然冇有嚇退,下一步行動就要等仆人示下。
詩後另有一行小字:“謝太傅助餘先祖賣蒲葵扇五萬,其情至今未報。此詩既追思謝太傅之高義,又為餘之心契。心契者,契在心中,唯思一報!望謝娘子勿辭!言不儘意,淯陽樂龐頓首。”
眾少年一鬨而散,樂龐隻覺雙腿發軟,連王揚教他說的話都說不完整了。發展幾步想開溜卻又下不定主張。
小凝翻開車窗簾叮嚀道:“嚇(he)退。”
王揚轉頭看向有些呆愣的樂龐,小聲道:“快拿信啊!”
固然冇有仆人的號令他們不會拔棍,但任誰見了這架式都感覺頓時會被棍棒加頭!
王揚讓黑漢退到一旁,說道:“老虎追人慾咬,虎牙尚未及身,被追的人連‘老虎咬人’都不能喊了嗎?”
“甚麼證據?”謝星涵讓小凝問道。
謝家四仆見仆人發怒,同時上前一步,眼神如鷹。
“娘子,這件事你已經充足經心了!就算是老爺在這兒,也不會怪你的。”侍女小凝看著仆人稚美的眉宇間凝集著化不開的憂愁,心疼地欣喜道。
四個腰彆短棍的青衣男人手按棍身,快步上前,眼神刻毒,身法淩厲,底子不像平常仆人。
樂龐大喜,又感激又崇拜地看向王揚。謝星涵則皺了皺眉,說了句話。
③星、涵二字雖為當代讀者熟諳,然卻為前人名所常用字。先說涵字,唐文宗初名為“涵”,當時有一名叫鄭涵的士大夫為了避諱改名為“鄭瀚”。《酉陽雜俎》記北魏時菩提寺開墓取磚,得一人名“崔涵”。全祖望《沈隱傳》中的女尼名涵光。至於星字,唐朝大墨客崔曙的獨女就名“星”,明朝馳名流曰周星,大書法家陳兆侖字星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