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官方歌謠,冇有留下作者姓名。相傳楚地有女子名莫愁,貌極美,善歌,與鄰家少年定情。少年為求出息遠行,商定功成後迎娶莫愁,卻不料行後莫愁家人犯法,莫愁亦遭放逐,冇入楚館,為歌妓,紅極一時。”
從樂理上來講,二者都屬於“清商樂”的範圍,但曲目節拍和調子唱法有彆。
“啊?另有後續?那這歌詞如何這麼簡樸?”巴東王問。
柳憕的身材時而傾斜一下,彷彿隨時都能夠跌倒,發紅的雙眼緊緊盯住王揚。
樂人們開端吹打,樂聲如北風吹過荒漠,捲起滿地枯黃。
柳憕自大詩速才捷,怎肯逞強:“王揚!本日你的頭算是磕定了!”
“莫愁在那邊?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柳憕擺脫了兄長的禁止,搖搖擺晃站起,大聲道:“王揚!你敢和我賭詩嗎?”
謝星涵素知柳憕詩才敏捷,有援筆立成之能,擔憂王揚一時受激不過,中正柳憕下懷,開口相阻道:“兩位俱是大師子,何必效那——”
或許,荊楚音樂從骨子裡就帶有一種深沉的哀傷感吧。
王揚皺眉。
巴東王有些絕望:“重頭戲就在妓館相遇,冇相遇冇意義。”
歌女欠身答道:“回王爺,此曲名為《莫愁樂》。”
世人都有些吃驚,賭詩勝負是常有之事,但士大夫最重顏麵,輸者叩首則是聞所未聞!若王揚真的輸了,這頭一磕,此後還如何安身?!
王揚俄然想到《史記·留侯世家》中劉邦對正在抽泣的戚夫人說的一句話:“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
巴東王循聲一看,隻見柳憕醉眼昏黃,一臉酒紅,神態張狂當中又隱帶得誌之色。
“吳聲”和“西曲”都是當時官方風行的音樂。“吳聲”風行於以江浙地區為代表的長江下流一帶,《半夜歌》便是吳聲中的代表曲目。而西曲則盛於長江中遊的荊襄之地。
“斷——不——流——”
幸虧一些典範曲目平時都有排練,第一個出場的歌女當即用荊楚方言啟聲唱道:“莫愁在那邊,莫愁石城西——”
乘牛車可以是士大夫的麵子,不準再乘牛車,豈不是排擠士流!這是多麼的熱誠?!如果真的不坐牛車的話,那今後如何出行?難不成真像那些寒族小姓一樣乘馬車?
這幾位歌女唱工相稱之好,蕭瑟哀傷的歌聲在大殿中迴盪,彷彿打城的潮流,一波一波地打擊著在場來賓的心靈。哀婉的旋律,能讓人彷彿看到一名孤傲的女子,在山頭癡癡地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