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_第二十六章 會稽縣衙 (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彆看三個衙門捱得這麼近,但實際上相互之間隻限於公文來往,三位處所長官相互並不走動。倒不是那兩位大人都像李縣令那麼懶,而是因為知府大人要遵循‘知府不入縣衙’的宦海端方,大師隻好各自待在衙門裡,靠鴻雁傳書相同豪情了。

沈默跟著馬典史到了最東邊的會稽縣衙,還冇瞥見大門,卻先瞥見一堵黛瓦白底的照壁牆,照壁的南麵外牆上張貼著各種榜文佈告。

但在通往大堂的甬道正中,還立著個名為‘戒石亭’的小亭。亭子中一樣供奉著一塊石碑,這碑朝外的一側上刻著‘公生明’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繞到前麵便看到,這碑向著大堂的方向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大字。

沈默跟著那馬典史出了永昌坊往西北走。穿過幾條街道,跨過幾座石橋,便看到一條非常寬廣的河道。隻見河上船隻來往如梭,兩岸房屋鱗次櫛比,這便是分彆會稽山陰兩縣的界河,河東是會稽,河西是山陰。

沿著會稽大街往北走,門路越來越寬,店鋪也越來越麋集,便到了全部紹興城最繁華的地帶,府橫街上。府橫街,顧名思義,就是一條橫在紹興府衙前的大街。而府衙坐北朝南,大街天然就是東西向了。其與界河及兩條南北大街訂交的處所,名喚軒亭口。因為河邊的一座木質牌坊上,吊掛的一方‘古軒亭’匾額而得名。亭樓上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但因為當明天子修道成癡,對這位棄道修佛德觀音大士非常氣憤,紹興知府乃至限定非禿頂進入參拜,乃至於這牌坊香火不旺,在許很多多跨街而建的石牌坊中,顯得非常破敗。

第二十六章 會稽縣衙 (中)

沈默走到那木牌坊下,視野不由被一塊較大又略高於周邊路麵的石板吸引了。

沿河兩岸是兩條平行的大街,東邊的是會稽大街,西邊的山陰大道。三條水路交通的乾道,通過臨河修建的數不清的埠頭,相互相同著。

這可駭玩意兒便直接擺在地盤廟裡,每有新上任的官員,都要先出來觀光瞻仰一下,以加強其廉政認識。

一行人繞過聖諭亭,這纔到了縣衙門前。隻見那衙門正門兩側的外牆,呈八字向外傾斜,牆上也張貼著官府的文書。

沈默茫然搖點頭,他的影象力確切冇有這一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